特殊类型招生,如何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北京市民张延红等考生家长对于教育部通知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公平招录的关键在于“盯好”招生考评环节。希望对专业评委的产生、组成、数量等都有充分考虑,尽量减少个人对结果施加影响的可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特殊类型招生之所以以前问题比较多,主要原因与学校管理、招生团队有关。他说,以艺术类专业为例,不少专业课教授者往往身兼专业测试的测评者,这是艺考腐败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教育部此次强调了评委的回避制度、黑名单通报机制等,有利于招考公开公正。
他同时指出:“由于艺术门类很多,许多参加面试的评委并不是所有门类的专家。必须建立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制,还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设计,这样才能保障招考选拔的公正。”
储朝晖说,在现有自主招生模式下,想要阻止权力寻租并非易事。从最初的材料审核、初试、复试,再到最后的公示、监督等环节,整个过程中稍有不慎,选拔公正性就会受到挑战。建议在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杜绝出现漏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要保证特殊类型招生的公平公正,行政发文只是一个方面,要治本,必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标准、规则并监督实施,以遏制招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