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究竟什么是生活。生存以上,即谓之生活;以诗为梯,超越劳碌奔忙的境界,即谓之生活。
总在图书馆看见一个流浪者,长而灰暗的头发,脏而破洞的衣服,初见之时心中不免嫌恶,想要远离他,可是当他拿起诗刊捧读之时,却渐渐变成了我眼中一道温柔风景。读诗之时,他的脸上有欣喜,有忧思,有凝重,有的都是对生活的咀嚼,而全无奔劳于生存的窘态。我想,因为有诗,他的世界应该很美好。明亮厅堂中出入的人们尚且庸碌痛苦,而他,一个最卑微的流浪者,却比他们先品尝到了生活。
生活与生存有着本质的区别。生存是世间一切生物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而生活,则是从容不迫,享受每一丝阳光细雨,欣赏每一个路人的善意微笑。几千年以前,人们正是不甘于沉溺于生存的深渊,才创造了诗歌这一奇迹——使人获得心灵享受的奇迹。
诗从来都不脱离生活,它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体验的结晶,日常生活中的一呼一吸,一言一笑,皆可成诗。苏东坡之所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心目中最可爱的文人形象,可能并不在于他在泛舟江上时追忆千古风流,而在于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个喜玩笑、爱生活的智者形象。在他的眼中,一盏茶,一餐饭都是流淌不尽的诗趣。明明是身处逆境艰难生存,他却用诗意,创造了一种最为人所向往的生活。
在诗歌朗诵会上,我们惊叹于寻常农妇、工人的深情与才思,原来,诗歌可以离我们这样近,它们可能杂着油烟味、汽油味,却是那么的美好,读之唇齿留香。我们匆匆度过的那些日子里,原来从不缺少诗,只是缺少一双手,撷取生命中的美妙之处,以深情编就一道阶梯,带我们从生存走向生活。
生存以上,是诗;诗的背面,是生活。
(推荐教师: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