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压抑是名校学渣的共同体验
“做学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而且连唯一的优势——学习好,也没有了。”这则回帖道出了很多身在象牙塔尖,却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大学生的心声。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郭磊,在几年前走进了清华大学。然而,他最终没能走到毕业。
入学时的他,和大多数新生一样,顶着名校的光环,戴着高考成绩全省排名前列的头衔,充满了热情和憧憬。上大学后,他没有懈怠,依然像高中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照自己的规划上课、自习、参加学生活动。那时的他,还当选为班上的学习委员。
微积分55,线代60。他没想到,人生的第一次挂科来得这么快。
“到底发生了什么?”郭磊一遍遍问自己,明明学习挺用心,却在第一学期期末考成这个样子,这个不按剧本发展的结果让他实在难以接受。清华没有补考,只能在下学年重新上一次课。不同的是,那时和他一起听课的是学弟学妹。
大概是从那时开始,郭磊便无法专心学习了。“不是我不想听课,而是我做不到。”挂科的事让他异常焦虑,而课程却不能缺掉任何一环。焦虑,无法听课,学不会,更加焦虑……郭磊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郭磊开始害怕见到父母,而父母在他的精心“掩饰”下丝毫没有察觉儿子的精神状态已经不似从前。“我承担了他们十几年的梦想,要我在他们面前把这个梦想亲手打碎,我做不到。”于是,虽然背负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包袱,他仍然故作轻松地和大家一样上课、学习。
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郭磊已经挂了3科,按照学校的规定,他要被退学了。然而这让郭磊愈加明确,想要走出这种情绪,他必须离开这里。
决定要离开了,郭磊的心情反而轻松了不少。在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他渐渐将心态调整过来。退学后,郭磊转学到美国某高校读大二,之前在学校里平均分不足70分的他,这学期在美国的学分绩是3.92,名列前茅。
郭磊经历过的压抑和焦虑,几乎是所有名校学生的共同体验。有人坦言“每天都在焦虑”,因为“进入了一个环境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个环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个学渣,尤其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点的学渣,内心有多么难过了吗?”而且,这些考入名校的学生,都曾经那么骄傲。
学渣,或是一种自嘲
在名校当学渣,或许并不全是悲情,在知乎的众多回答中,有很多是对于自己学渣身份的调侃,他们虽然自称学渣,但也不掩饰他们在其他领域取得的成绩。
毕业于北大的梅里如今在英国知名剧院做歌剧演员,他说,是4年的学渣生活让他取得今天的成就。
梅里表示,母校的独特之处在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习好坏绩点高低并非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里面喜欢做什么事情的人都有,“你能把一样东西玩到极致,你就牛,管它是不是不务正业”。
虽然是一个“学渣”,梅里却觉得在大学的4年过得很开心,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经常夜晚一个人在琴房练声,每周课余花一个小时去艺术学院上声乐课;找到了一群知己,大家夜晚到湖畔的石舫上对着湖水里月亮和塔的倒影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歌,所谓青春的情怀大概不过如此。”梅里说。
虽然成绩不好,专业也和自己的兴趣相差甚远,但梅里还是发现了自己男高音的特长。最终,他走上了歌剧演员的“不归路”,而身边的朋友同学也都一直支持鼓励甚至欣赏他。“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理想并能够为之努力,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团委书记刘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名校的“学渣”,有些是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些其实是很优秀的,他们自称“学渣”更多是一种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