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线教育创业雾霾重重,但依然抵挡不住新入局者的顽强热情,近日,优学习平台的上线,这让很多关注K12在线平台的群体吃惊不小。此前,就有吃了亏的创业者告诫“蠢蠢欲动者”,太草根的创业者不要碰在线教育领域,至少前期具备5000万元的资金,在线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今天的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未来也并不看好,他们认为,教育需投入很长的时间,而且产出未必很大,对线上线下的结合要求很高,这一点不适合互联网企业。
据了解,优学习一上线就喊出了“史上最严的教师准入制度”!这不禁让人记起“跟谁学”的教师入驻制度。据“跟谁学”一位负责人介绍,“跟谁学”教师审核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把身份证、从业资格认证扫描上去,然后要求教师提供各种材料,也会核实老师的过往经历;为避免虚假信息,页面上设置了纠错功能,假如发现或被指证教师信息有问题,可以纠错或举报。不难看出,优学习与“跟谁学”所描述的“严”有异曲同工之嫌,而优学习的“史上最严”会不会比“跟谁学”更“没人情味”?如果“准入残酷”就意味着是在线教育重要的“变革”,那么这样的“变革”就能熬出“钱途”来吗?
有业内人士认为,“教师准入严格与否”其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准入的标准是否与不同的需求有科学的匹配,一个适合孩子的老师未必会通的过在线平台的准入“框框”,而这也是线下传统教育一贯的规则和优势,“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构建线上教学评价实践体系和探索线上教学基本模式(教学标准),也是目前值得在线平台思考的问题”。
在教师准入上,“i文新”准入的教师跟优学习 、跟谁学都不尽相同,“i文新”的教师还仅限于文新学堂的专职教师,而这些教师在学科教学上一直深受家长考生的认可,教学模式也容易形成统一的风格和特色。据“i文新”负责人张玲君介绍,“i文新”是教育+互联网的产物,并非纯在线教育平台,“i文新”创建的初衷是帮助文新学堂线下近百家校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文新学堂线下教与学的过程可视化、数字化、体系化和碎片化,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过程可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知名中学生人生规划专家王宗琦先生认为,不论纯在线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平台,首先它们是教育平台而不是技术平台,而既然是教育平台仅仅承担灌输知识而忽略学生其他有利于应试的其他品质的培养是不成熟的,应试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只冷冰冰的加重学生负担并非是一件愉快的事,互联网技术可以影响教育但改变和颠覆传统教育的路实在太渺茫。“80年代有电视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电影院会消失,而今天你网上看了《老炮儿》后,却还是溜到电影院再看一遍,这是不是很有意思?”王宗琦补充道,“教育教学强调剧场效应,就像欣赏一场戏,大家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喝彩、一起撇嘴,你放松释放一下不要紧的,放松了就很重要,课堂上也是如此,而冷冰冰面对屏幕不会让人有片刻的放松。”
著名课堂评价专家李静纯先生认为,K12在线教育怎么变革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载体,是服务于课堂的一种非常好的工具而已,而如何做到线上线下融合比讨论平台有多少老师更重要;当然这不等于说在线教育没有未来,在线教育的未来是弄懂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且教育内容丰富,注重情境式、体验式教学的在线教育平台,前景才会更广。
不难看出,虽然教育市场空间很大,但要想在在线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却并不容易,在线教育需要为用户提供较长的服务链条,而不仅仅是一次购买行为,国内在线教育刚刚起步,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教育与技术如何结合创造营收依旧是一道难解之题;而衡量一家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劣真的不在于教师准入的“松与严”和“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