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性爱生娃(3)

2016-01-25 15:2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法国女性爱生娃

生育多 优惠多

新加坡

生第4个孩子享2万新加坡元退税

新加坡政府为难的地方要比其他国家更大,因为该国平均每一名妇女只生育0.78个孩子。也就是说,新加坡远没有到担心是不是生“二孩”的问题,很多女性甚至连第一个孩子都不愿生养。

所以该国在2012年8月9日国庆节,增加了“国家之夜”的项目。政府要求国民在庆祝国家节日的时候,更要思考国家的生存问题。在当天播出的国家广告中,一位说唱歌手温柔地唱道:“新加坡需要人口。请各位不要只挥舞旗帜来庆祝国庆。我是一个爱国的丈夫,你是爱国的妻子,让我们今夜一道为国家制造新生命吧。”

实际上,新加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人口问题。当时的总理李光耀改变了原来的国策“生两个就好”为“养得起,生三个或更多又何妨”。此后,国家逐步向有意多生育的女性提供了全套妇幼健康咨询,高减免纳税额度(如从1988年起,生第4个孩子能够得到20000新加坡元的退税),延长产假和病假(包括长达4年的照顾生病儿童的留职假期),托儿补贴和较大户型住房等优惠。

丹麦

多子女家庭享旅行优惠

丹麦近年来设立了“家庭日”活动,主张为夫妻提供更多享受爱情和和睦相处的时光。该国还鼓励育龄人群多考虑国家生存的现状,适当地放弃一部分工作时间和晋升机会等,把注意力转到生育和养育子女上。

在丹麦这个高福利和医疗大部分免费的国家里,对生育的鼓励较其他地区更为注重精神层面,比如妻子在怀孕期间,夫妻都会受到地区政府的祝贺,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向社区公布,张贴他们的大头照,邀请众人祝福他们和关心他们的成长。父亲享受正规的产假,可以用来照料妻子和孩子,并且共同负担家务,旅行社为多子女的家庭提供高规格的度假计划和优惠等等,温馨暖人。

美国

托儿费用第二个“减半”

从根本上讲,美国对单纯的鼓励生育所做的并不多。因为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特殊情况,兼收并蓄,各个族裔的人口发展相辅相成,所以直到目前,整体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对平稳,并没有使得国家有太多的担忧。

在最近的几十年间,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对防止少女怀孕做了大量工作,这样不仅保证了青少年的健康和生活,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质量。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成年女性在怀孕和生育期间提供咨询和健保也越来越完善,在很多公司的健保计划中,女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所做的孕检和生产疗程等,缴纳的费用不过几十美元。政府有规定,职业女性在享有的生育假期(产假)中,公司要保留她们的职位,不得任意找借口解雇她们。在现在的电子时代,有些大公司还允许这些母亲在家上班,边照料婴儿边处理各种事务,工资照发。

而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同一家庭入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即使是较富裕的家庭,也只有一个孩子全额收费,其他孩子都减半,甚至更少。现在连上大学的学费也是按这个方式收费。同时,所缴纳的托儿费和大学学费,都可以用作每年个人所得税的减税数额。

现在,美国规定,家庭中每一个16岁以下孩子都获得1000美元的直接抵免税金,从代扣的税钱里退给父母。而且,政府为拥有较多子女的低收入家庭,正式提供所得税补贴。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家庭有一定的工作收入(虽然不多),那么他们不仅不用交所得税,还能额外从国税局拿到高退税。比如,假如2015年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年总收入为12000美元,那么单是合法补贴退税就高达5411美元,还把所有已经代扣的税金都退还。

俄罗斯

生育三个孩子享4年半产假

与中国最近几十年的政策区别较大的是,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政府不但没有限制生育,还一直鼓励生育。在这个独特的大国里,从斯大林时代,就对生育六个孩子的母亲颁发“英雄母亲”勋章,并在全国进行表彰宣传。到了二战“卫国战争”之中和胜利后,国家更进一步鼓励妇女生育,补充在战争中损失的人口,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基础建设发展迟缓的困境。

俄罗斯政府2007年开始实施“母亲基金”项目,生育第二个及更多孩子的家庭就可以申请,每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相当于1万美元的补贴。这笔补贴可以用于偿还住房贷款、支付教育费用、进行养老金储蓄等。俄罗斯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家庭,爱情和生育日”。俄罗斯2007年还独出心裁地把9月12日设为“维系家庭日”,所有育龄国民都可以在这一天休假,并在九个月后,向所有生育了孩子的母亲赠送礼品,从电视机到SUV运动车不等。

从2013年开始,俄罗斯向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发放新的津贴,在孩子三岁前,这些家庭每月可以得到5000至11000卢布,而且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拥有4年半的合法产假,在产假结束后可以随时返回工作岗位,雇主不得因此解雇这些女性,她们还可以将产假时间算入工龄。 温玉顺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温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