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创业教父教你跨过创业“大坑”

2016-01-26 09:04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欧洲创业教父教你跨过创业“大坑”

创业过程中,到处都是坑。

近日,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有着欧洲创业学教父之称的佩德罗·雷诺在他的新书《初创者——致青年创业者的信》发布会上,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用欧美创业者经历过的“踩坑”故事,帮助中国创业者“避雷”。

申请一笔创业者补助,丢了工作,值得吗

弗朗西斯科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银行工作,工作稳定、收入颇丰。2011年,他成为一所知名大学信息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所学校实施导师计划,该计划包括与对应导师进行每年一到两次面谈以及邮件往来。

2013年下半年,26岁的弗朗西斯科产生了创业想法。他在给导师曼特雷斯教授的信中这样强调,“我的老板会倾听我的想法,不仅如此,还让其他人也按我的想法去做。不过,很多朋友、同事,甚至家人都劝我去创业。”

至于创业的点子,弗朗西斯科却并没有想得太清楚。他说自己想到了一些,但上网一查,发现这些点子要么已经有许多公司在做,或者别人做的东西与他的想法非常类似;要么就是已有公司在市场上免费提供。但这些公司,都没有名气,而且不大。

弗朗西斯科认为,开一家这样的公司,不需要太多本钱,而且重要的是——现在政府正提供很多给创业者的补助,“虽然申请过程要花一点时间,但最后基本都能申请到。”

对于弗朗西斯科的创业想法,导师曼特雷斯给予了“持续关注市场”的回复。曼特雷斯回信道,“你目前在银行的工作很前沿,不但学到了东西,而且也创造了价值。最重要的是你受到了老板的赏识。”

但同时,导师认为弗朗西斯科并没有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市场上的某种需求,又与目前工作不冲突的创业想法。”

中欧创业导师雷诺对此说法也表示认可,“不与目前的工作冲突,这一点非常重要——最好先找到机会,然后再开公司。而不是把顺序反过来。”

雷诺说,不仅是中国政府,很多欧洲发达国家政府也在多年前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与中国政府的做法一样,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做法都是政府给予补贴。”

但这么做,雷诺认为并不妥当,“这会导致一部分还没想清楚的年轻人盲目开始创业。在得到政府补贴后,他们的公司也许支撑不了多久。到最后有可能把好工作丢了,创业也没有成功。”

政府支持的更好方式,雷诺认为应该是税收补贴,“给那些已经能够盈利的年轻公司部分税收补贴——这种方式,因为是在支持已经运行得不错的公司,所以财政支出的钱不至于打水漂。”

小心,你的公司被边缘化:创业后收入不如打工收入高

雷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了“被边缘化的公司”概念。

“边缘化公司”理论最早由哈佛大学的帕特里克·莱尔斯教授提出,莱尔斯是美国最早教授创业学的人之一。他这样定义“边缘化”:创业者创业后的收入还达不到在一家类似公司打工的收入。

莱尔斯的研究称,很多创业公司都被边缘化了,而这个比例高达80%。

商业实战中,雷诺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创业者”。

比如一名在绿化公司上班的园艺工,负责帮客户打理花园,工作辛苦、报酬一般。很多时候,这名园艺工会受到某位客户的邀请,“你能业余时间来帮我吗?我可以按小时多付些钱给你,比你现在的工资高。”有的客户还会说,“我可以付你现金,这样你就不用交税了。”

而当这名园艺工真的辞职,然后投奔当初跟他谈的客户时,对方竟然会说,“你要是病了怎么办?谁来接替你呢?”有的客户则托词称“我会给你打电话的。”之后则杳无音信。现实中这些客户还是继续用园艺公司,只是换了园艺工。而这名园艺工离开公司,只能到处寻觅客户,即使找到了往往也都是临时性的。不幸的是,因为这件事,他也没那么容易找工作了。

与此相似的,还有在巴黎为若干家知名品牌公司当设计师的拉夫·莫顿,他也辞职创业了。“可是,自从我创业以来,一个客户都没有拉到。我不确定知名品牌是不是因为版权的原因,只用自己旗下的设计师。反正我就是无人问津。”

莫顿在接受了家里寄来的6000美元资助后,开始找工作。最后,他找到纽约一家做高端服饰的公司。

他发现,虽然欧洲和美国的设计公司很多,这些公司的平均员工数少于两个。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都被边缘化了。

雷诺说,创业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点子能否盈利,“创业要从谨慎评估你的创业点子开始。你觉得会有人为你买单,但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往往超出预想。”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