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改革:学前玩小学慢初中宽高中活(2)

2016-01-26 10:17 微博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全链条”改革:学前玩小学慢初中宽高中活

小结

北京市通过五个统筹、十项举措推进课程改革。

“五个统筹”

穿越教育壁垒

1。统筹各学段,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统领,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场所,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十项举措”

实现整体育人

1。核心素养研究。目前已初步建构了一条学生学习路线图,即从3R(读、写、算)到3C(创造、交流、合作)。

2。课程方案修订注重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整体课程设置。

3。学科教材的跟进修订。对语文、历史和思品等国家教材上面进行了适应性的修订,出版地方教材《中国梦》小学版。

4。学科育人的联动贯通。在三级课程建设上,由学科内的课程整合模式,转变到尝试学科间课程整合。

5。评价考试的育人导向。学生评价方式转向了选课程、重体验、多参与的多元性全要素评价方式,即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6。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深入推进实施“遨游计划”“高中自主课程建设实验”,进一步凝练和推广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

7。区域育人机制因地制宜创新。在过去的一年中,“教育盟贯带”“学区制”“教育圈”等成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标志性创新。

8。教育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大学、科研院所等资源单位合作建设北京市中小学(微博)开放性科学实验活动基地;与革命圣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手拉手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资源对接。

9。课程管理的创新。实施“遨游计划”特色项目引领创新,构建了“六位一体”的课程自主创新模型。

10。优质资源开发与共享。开通了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网。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累计征集了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学习活动方案等资源超过1.3万件。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