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校毕业生去哪了?——数据看青年学子职业选择新动向(2)

2016-01-29 09:03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5届高校毕业生去哪了?——数据看青年学子职业选择新动向

留京赴京应届生比例缩减 “支援中西部”热度不减

【数据】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约半数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150余名清华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奔赴全国21个省。

从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8.84%,与上一年相比下降显著。同时,到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合计为12.71%,较上一年占比有所增加。

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中有158人赴西部就业,其中9人入选“西部计划”。奔赴西部的毕业生中,航空航天、核工程、电子科技、医疗卫生为集中领域,四川、重庆为首选城市。

【分析】清华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2015年近150名毕业生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约是2005年同类型就业人数的12倍,学校大力支持并指导有志于赴基层工作的学生。

此外,北京正着力加大人口疏解力度,到2020年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值此背景,高校毕业生留京赴京难度加大也是毕业生在京就业意向减弱的原因之一。

北大爱“金融”清华爱“软件” 专业、学历影响去向

【数据】北大本科毕业生首选的就业领域为金融业(17.61%),而清华本科毕业生则首选软件业(21.30%),其次是房地产业(13.8%),金融业(12.2%)排第三,选择国有企业的应届生约占三成。

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广泛,覆盖医疗卫生、金融、信息、教育等多个领域,外资企业广受青睐。

【分析】记者梳理发现,不同专业毕业生显现出差异化对应流向,这与文理科就业对口度直接相关。如人文社科生偏向国企和事业单位,医学院毕业生多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及相关行业,理工科学生倾向去科研院所或科技公司。

同时学历高低也对就业去向产生影响。从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提供的柱形图、图表来看,学历越高,选择事业单位的可能性越大。如大多数博士生倾向于科研机构和高校。并且毕业生去向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北方地区高校并不那么“吃香”的“三资企业”(三种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却得到21.4%复旦毕业生的认同和喜爱。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张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