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鼓励创业之手”该伸向哪里(2)

2016-02-02 08:28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政府鼓励创业之手”该伸向哪里

“补贴”指挥棒一挥,带来问题一堆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继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上海也在去年11月推出了《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提出21个专项行动,包括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速经济转型升级领域的13个专项,分别是“互联网+”研发设计、虚拟生产、协同制造、供应链、智能终端、能源、金融、电子商务、商贸、文化娱乐、现代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众创空间;面向广大市民的衣食住行,提升生活品质领域的5个专项,分别是“互联网+”交通、健康、教育、旅游、智能家居;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领域的3个专项,分别是“互联网+”公共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电子政务。

这21个行动专项,较之国务院文件中所列明的11个专项,还多出了10个。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在专题审议会上介绍,多出来的“互联网+”专项,是根据上海互联网创业和城市需求等多种因素考虑设计出来的,符合上海的实际需求。

但在专题审议会上,施雷和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等人大代表却对政府直接介入各个行业鼓励“互联网+”行为提出不同意见。

“政府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宏观规则的制定上,而不是放在微观层面,去规划哪个领域需要‘互联网+’,要怎么在这个领域加大力度强推。”盛雷鸣认为,从政府层面出发,应当花大量精力去制定“游戏规则”,保护公众利益,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如何挥动指挥棒来刺激某个行业大发展”。

“想象一下,‘补贴’这个指挥棒挥一挥,可能带出来一堆问题,有借此政策骗取专家资金的、有权力寻租的,到最后,大家都往这个行当涌,最后导致产能过剩。”盛雷鸣提醒,互联网行业目前看上去风生水起,但实际只有千分之一成功率,“与其花钱、花精力去补贴这个行业,不如花点时间研究政策环境如何优化。”

政策环境恶劣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如今比比皆是。盛雷鸣说,科学的游戏规则,就像身体里的血管,没有血管,血液就会在身体里胡乱流动,而这个血管,只有且必须由政府层面来搭建,“任何一个老百姓、一家公司都不能干这个,政府不干这个,干什么?”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