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掉的有偿家教:缘何成“最难执行的禁令”?(3)

2016-02-15 09:02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停不掉的有偿家教:缘何成“最难执行的禁令”?

解决执行难,应建立完善的机制

“对待有偿家教不应简单‘一刀切’。”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特级教师。他认为,目前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比如教师上班时间的界定、业余时间的身份和责任等,并没有明确的认定。因此,要想禁止有偿家教,首先要在政策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他认为,应该严惩的是那些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教师,“这是严重的违背师德。”而对那些用空余时间,帮助那些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补习,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也可以理解,“老师应该树立师德‘典范’,但并不等于不用‘吃饭’。”

他也提到,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现在教师工资也提升了不少,很多地方已经达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因此,“老师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钱上。”

另一位教育专家则指出,造成有偿补课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学校间的师资水平不均衡,而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名师的指点提高成绩。在这种矛盾之下,简单地禁止有偿补课,必然造成禁令出台后的“执行难”。

他认为,现在唯分数论的升学考试评价方式,导致了家长和学生把目光全都集中在提高成绩上。“但这并不能怪家长,而应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机制。”

因此,治理有偿补课,不能仅靠一个禁令,而需要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学生升学和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否则,还将是一道“最难执行的禁令”。(应采访对象要求,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