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90后创业不怕“交学费”

2016-02-25 16:4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准90后创业不怕“交学费”

“我喜欢‘交学费’,只要能学到真东西”,准90后男孩卢宏旭说话时脸上总是流露出一丝害羞的笑容,你可能很难想象,他已经在创业的道路上打拼了快10年了。从创业最初的迷茫与困顿,到现在公司运营成熟、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卢宏旭说,每当自己在创业途中遇到挫折,他就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是‘学费’没交够,自身需要更完善。”

行业新人加入奥运团队

2008年,即将从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毕业的卢宏旭跟随行业里较有威望的导师参与了奥运会视觉效果预演项目的团队,“那真是一次全国特效人才的大聚会,能亲身参与其中让我感到受益匪浅、非常幸运。”卢宏旭具体参与的是开幕式巨幅水墨“画卷”的制作,“山水磅礴、色彩斑斓,每一朵祥云都要充满融合感,营造‘行云流水’的顺畅感觉。”为了这个效果,卢宏旭所在的团队不知道日夜兼工改了多少稿。这次的经历让卢宏旭觉得愉快而终生难忘,除了为国效力的自豪感以外,导演、导师和作为行业新人的他之间有效的、良性的沟通让他感到非常愉快,“作为一个行业新人,能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得到一次这样的训练,有多难得啊?”

此后,卢宏旭来到了中影集团下设的一个工作室进行实习,参与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国产大电影的特效制作。跟组做特效非常辛苦,时常开启夜里两三点下班、早上六七点起床的工作模式,但由于对行业抱着满腔热情,卢宏旭并没有感觉支撑不住。但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偶会发生的各部门沟通不畅会让卢宏旭感到苦恼。

比如,有一部电影中,一条宝石项链是贯穿全片的线索,但准备好的道具却连基本的形状都不对。特效团队要求更换道具未果,导演把一切期待的效果都交给了特效制作的团队,结果特效组只能制作遮挡标志一帧一帧将这条不对劲儿的项链挡住,再一帧一帧为这个遮挡物制作特殊效果,“30秒的镜头,要做300到400帧画面,结果特效团队整整多干了20天,效果也并不出色。”卢宏旭不愿被重复的无效劳动磨灭对行业的热情,毕业后他退出了工作室,开始了创业的道路。

创业初期不怕“交学费”

2008年毕业后,卢宏旭开创了自己的传媒公司——北京桔子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业初期的艰辛,卢宏旭最有感触。他还记得公司接第一单生意失败时的情形,由于没有经验,那时卢宏旭的团队还没有签约的意识,“第一单生意是朋友介绍的,为一个游戏做数码效果片头。前前后后跟进了近3个月时间,持续跟对方联系,按照他们的需求准备初稿。”就在工作已完成过半的时候,合作方突然提出要终止工作,不做片头了。“那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第一单大项目的半路‘流产’让公司陷入难以运营的状况。”

困顿持续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期间卢宏旭不断地总结自己,“总结客户名单、总结客户需要、总结自己的服务能力。”最后他得出了结论,不能光做三维特效了,要拓展服务领域。卢宏旭把目标锁定在了广告行业,“那时三维特效在广告中运用的并不常见,而这正是我们这个团队最擅长的。”为了把自己的优势推广出去,卢宏旭给京城各大传媒公司挨个儿打电话,“期初不会自我销售,我还特意去买回了有关市场营销、电话销售的许多书籍,夜夜攻读。”

最开始,卢宏旭的团队生手上路,还不会拍摄广告片。他将辛苦拉来的拍摄订单都转手给了有经验的导演,而自己便带领着团队到拍摄现场观摩。“当然不赚钱,但我却跟又学了一个摄影专业一样”,卢宏旭喜欢“交学费”,只要能学到真东西。在一次又一次的观摩中,卢宏旭和他的团队已经变得非常熟练了,这时候他们才开始添置摄影设备,真刀真枪地拍摄广告。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