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嗜睡、害怕上学、焦虑、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都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如何治愈“开学综合征”,让玩野了的孩子收起心来,在新学期迅速进入状态,资深班主任们为您支招。
按时作息调整生物钟
在期末考试阶段,学生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假期后经过考场“厮杀”的学生一下放松下来,或执迷于电子设备,或跟随父母游山玩水,过着颠倒黑白的生活,与之前紧张的学习节奏有一定落差,这样一紧一松,缺少缓解与过渡,生理上因过于快速的改变而不容易适应,心理上也难以接受,待假期结束时,易出现“开学综合征”症状。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的郭海龙老师建议,在开学前一周,班主任就应提醒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从“一减一加” 两方面下手做到“药到病除”。“‘一减’即开学前一周限制电子设备;‘一加’乃增加读书时间,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通过‘存心’、‘养心’ ,屏蔽了孩子们浮躁的心理,使之健康、茁壮地成长。”
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很多中小学生对上学期学到的知识会有所遗忘,一些中小学生常常到开学前一两天才想起要做作业,临时抱佛脚地做功课,不仅身心俱疲,也使寒假作业的质量严重下滑。
为了让学生们尽快跟上课程,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杨海英老师建议,班主任应安排一定时间,帮助学生回顾上个学期的知识要点,如英语单词、数学、物理公式等,如此在新学期才能温故而知新。
提前制订新学期计划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的学期要制订计划、树立目标,这样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郭海龙老师认为,制订计划时要切合实际,如果计划订得不实际,那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孩子尚未执行计划就望而却步了。
“计划可以分短期、中期、长期。把最薄弱的科目放在首要任务复习,较擅长的科目可以先放在一边。” 杨海英老师建议,班主任们要引导孩子们想想上学期和心中的学习榜样距离还有多远,原来的成绩如何,这学期该有什么新的进步,自己的未来的长远梦想是什么,“美丽的愿景会让自己内心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