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如女儿
像章爷爷这样,在这一住下就不愿走的老人不在少数,79岁的钟婆婆也是其中一个。特殊的是,一开始,她对住敬老院一事极为抗拒。
钟婆婆是惠州人,去年7月,她第一次来到敬老院。“住下之后,我哭了整整一个月。”钟婆婆不好意思地说:“当时想孙子孙女啊,一到晚上睡觉想起他们就哭。”
为了排遣钟婆婆心中的孤独感,敬老院特意安排了一名护理与她同住,这也是敬老院针对孤独感强烈老人的一贯做法。
“现在?现在赶我都不走了。”钟婆婆说。
在采访中,钟婆婆一直牵着院长蔡小琴的手,当被问及她与院长是怎么样一种关系时,她怜爱地抚摸蔡小琴的脸,答道:“她就像我女儿一样,甚至我女儿还没她对我那么好”。
她的美 1
敬老院的“独门秘籍”
体贴:院长与老人同住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被老人视为女儿的院长蔡小琴,是个80后,她是樟木头敬老院的第二任院长。
自2010年10月升任院长至今,蔡小琴坦言做院长压力很大,“我既要负责老人的安全,让他们过得开心,又要处理各种棘手的矛盾,有的来自于护工与老人,有的则来自家属对敬老院工作的不理解”。
蔡小琴说,老人们每天基本都是6点前起床,现在她也养成了常年早起的习惯,她每天6点一起来,就先过来转几圈,打打招呼看看老人们。
现在蔡小琴的家就安在敬老院宿舍里,在她婚后第三天,就已经住回了这里。“我不住在这就不放心,现在老公跟孩子都过来跟我住在这。”
不仅蔡小琴,为了更好照顾老人,敬老院的8名行政人员中有6名都住在敬老院。
创新:接送老人复诊
蔡小琴在担任敬老院院长期间,针对各类老人及家属的需要,还做了不少创新。
香港老人大多都享受着香港的医保,每年都有香港老人需要回港看病拿药,蔡小琴特意开设了免费的接送服务,让办公室的行政人员轮流办证陪老人回港。
另外,针对在敬老院周边住院的老人,蔡小琴也开设了免费送餐服务,每天定时为老人送餐,减轻了家属的负担。
细心的蔡小琴还发现,老人的家人来探望时,小孩子总不那么愿意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她在公共区域增加跷跷板、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效果真的很明显,小孩子逐渐来的多了起来,甚至有些孩子来这里,就是为了玩滑梯。”
留人:让护工倍感温暖
目前,敬老院共有63名护工,几乎平均一名护工照顾2名老人,这个比例在东莞的敬老院里是最高的。
她说,现在护工在医院陪护一个月能有五六千元工资,但在这里,每个月工资才两千多元。对此,蔡小琴劝导护工:“当我们老了也需要照顾,大家要多一点理解。”
此外,为了能留住护工,蔡小琴也经常为护工举办生日会,节庆时还为护工发红包。余大姐就是护工里的一员,1995年起,她就在这里当护工。余大姐说:“院长从来没把我们当外人。”(文/龙成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