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怎成简历滥词

2016-03-09 08:3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领导力”怎成简历滥词

进入3月,各类人才招聘会异常火爆。

近期,各地人才市场迎来招聘大潮,求职者简历犹如雪片飞来。

上海举行的猴年首场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简历中出现最多的滥词竟是“领导力”。比如:我的最大特点在于“领导力”;在学校、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凸显本人的“领导力”……一些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看过简历,给人一种如今的大学生不久都将成为某个企业、某地区甚至全球跨国企业领导者的感觉。

创新工场李开复在微博上跟网友分享心得,表示多年看简历,合格的大概只有10%,“求职时提交个人简历的目的是让你能过第一轮筛选,90%在这个阶段就失去机会。”

现场随机抽取9份简历

6份强调“领导力”

在招聘会现场,笔者征得同意,翻阅了华东师大大学生小李的简历。小李的简历不长,但700多字前后出现了两次“领导力”。如先后组织过5次学校和班级的大型活动,受到老师、学生的高度评价,活动中不断展示了她的“领导力”等。“简历中提到的活动是不是主要由你一人或者说以你为主统筹组织的?”面对提问,她笑笑,没有正面回答。

另一位大学生小忻的简历一样简单,总共一页半纸,字号比较大,其中同样出现了“领导力”。不过,他强调,他的“领导力”有目共睹,是多位老师评价后,他才感到有必要在简历中特别提出。“自己有没有‘领导力’,招聘单位可以在试用期中加以鉴定。”

招聘会上,笔者随机抽看了9份简历,其中有6份出现“领导力”。除此之外,“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丰富经验”等词,也不断出现在学生的简历中。

智联招聘资深人士陈迪认为,应届生刚踏出校门,尚未经过社会全面的鉴定,追求时髦用语,滥用那些成人化、人才评价过满的词语是不合适的。简历过度失真,会给录用单位造成华而不实和浮夸的感觉,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他提醒,简历应该用最简单、朴实,最能真实反映自我的词语或语句表达,这样才最有可能触动到面试官,是尽快找到合适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失真、奢华、面面俱到

三类简历最易“减分”

毕业生在写求职简历时,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对自身评价“专拣好的说”,固然可以理解和宽容。但千篇一律的都在刻意夸大自身最大特点在于“领导力”,就不仅仅是一个滥用词语、滥用自身评价的诚信缺失问题,更是一个能否写出一份合格简历和对自身求职意向能否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能力定位问题。

智联招聘专家表示,失真、奢华和面面俱到的简历容易给大学生减分。

一忌信息失真。

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不仅应该诚实一点——做到用词准确、确保简历真实性,更应该根据自身喜好和特点,对求职意向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位。这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更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清醒再认识。

而现实中,很多应届毕业生,不是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往往对自己的求职简历,不但刻意写得天花乱坠,言过其实,使简历“失真”,且即使有幸被某些用人单位选中也未必真正胜任该项工作。这充分说明,某些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但对自己将来干什么、能干什么模糊不清、过于盲目,而且对自身兴趣和能力特点也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

因此,要化解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简历中所暴露的问题,不仅需要这些大学生认真反省自己,更需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所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打好“预防针”,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二忌追求奢华。

近年来,求职心切的大学毕业生们在扮演“敲门砖”角色的个人简历上猛下工夫。除了在简历中附上青春靓丽形象写真照的“传统招数”外,又“开发”了许多展示各自才华的新招:有书法特长的自写简历;有文学特长的自制扑克牌、台历,在上面印上自己创作的诗歌、歌词、散文等作品;还有同学“以奇制胜”,把简历制作成手提袋,里面装的是自己在校期间的各种获奖证书的复印件,手提袋的设计制作都相当精美,富于个性化,不会担心被人随手扔掉;还有人不惜本钱自掏数千元去做彩喷、FLASH等简历……不等不靠、积极推销自己值得赞赏,但相互攀比、追求奢华的风气让人忧虑。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