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
让京津冀三地高考考生平等竞争
人大代表方丽平今年携带着“河北省与京津高考招生公平化”的建议抵京,希望推动京津冀教育招生政策的协调发展,让河北的考生能够和京津的考生平等竞争。
她建议将教育招生政策均等化列入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打破地区壁垒,让河北省的学子们和京津的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
在当地考试户籍地录取
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高考(课程)改革可以适当考虑让考生在当地考试,回户籍地录取。
俞敏洪表示,今年提案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通过信息化让教育资源均衡,第二个就是高考改革。高考改革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不是考什么内容,怎么计算分数的问题,而是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权利。
如果户籍问题暂时解决不了,可以考虑让孩子在当地参加高考,再回到户籍地录取。
不赞同把高考当教育改革突破口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谈高考改革时表示,我始终不赞同把高考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把全部精力放在高考改革上,这说明我们的观念还没有扭过来。
教育应该做好合理分流,在高考前分流,高考后也更应该愉快地分流,这个做好了,高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在的高考改革是怎么改的?外语(课程)可以考两次。初衷是好的,但是在高考巨大的压力下,没有人会只考一次,都想拿最高的一次分数,所以这等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综合素质评价也不是不好,问题是在社会诚信缺失的情况下怎么评?评价指标怎么量化?根本实现不了。比如品德、服务社区等,都很难去量化比较。”
李晓林:应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表示,对于大学生就业,应当鼓励他们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后再去创业,以提高创业成功几率。“大学生渴望成功,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也可以带动社会就业。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深思熟虑、准备充分之后再去行动。不仅要创业,还要注意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