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心遇见大电影:如果不是喜欢的专业,为什么要去学?(2)

2016-03-15 09:19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少女心遇见大电影:如果不是喜欢的专业,为什么要去学?

2

去了一次暑期课程,获得免面试直接录取

和她的同学Jayin一样,Ruby一直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规划,异常坚定。

11年级的夏天,她只身赴美参加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暑期课程,修读高级绘画(Advance Painting and Drawing)。

“4周的时间,对我帮助很大。”Ruby说,在那里,她体验了大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每天都在不停地动手,绘画、讨论、再画、再讨论……老师会要求学生随意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中看出创作潜力和不足,进行指点。Ruby面前的桌上,就摆着一幅着汉服的女子人像,“这就是我在暑期课程时未画完的作品。它取材于唐朝,妆面和服装都是唐代的。画架也是自己做的。总之,你在学校可以自由决定尺寸,决定内容。”

这次暑期课程,让芝加哥艺术学院十分了解Ruby的作品和能力。在她提交了学校要求的艺术论述文章和作品集之后,直接免除面试录取了她。这是暑期课程带给她最直接的惊喜。

此外,学校的美术老师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学艺术的学生,思维比较自由,获得灵感的方式常常是通过启发。

Ruby的工作台上摆着一本作品集,那是教她的德国籍美术老师送给她的礼物。“我爱画的人体就是跟这个画家学的,他给了我很多启发。”

而环顾整个艺术教室,墙面上贴满了各国各时期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介绍,学生经常能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风格。

记者观察

晚饭后的NCPA学校艺术教室,依旧灯火通明。每天晚上,这群为艺术痴狂的少年都在这里忙碌地创作。教室里凌乱而温暖,每个人分散在自己的工作台前,或站或坐,或静或动,都异常专注。他们是普通的高中生,但不一样的是,他们大都选择了美国AP课程中的艺术科,在外籍艺术教师的指导下,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努力着。

采访中,除了Jayin和Ruby外,有用泡沫板认真制作室内设计模型,并反复打光拍照准备递交作品的女孩,因为过于专注而听不见记者的问询;也有痴爱猩猩,每一幅作品都以猩猩为主题表现现代文明冲突的大男生,他立志要为中国的视觉特效出一份力。

最让记者感慨的是,这里的许多学生都是从普通中学的不同年级转来的,有的有艺术基础,但大多数都没有。学校的美术教育非常突出,不仅将艺术课作为必修课,配备专业画家、艺术家作为教师,还给擅长不同风格的学生以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给他们提供画展、作品展、拍卖会等机会。记者曾采访过的一位德国籍美术老师表示,学生就是要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自由想象和创作,没有边界地尝试,这会对他们成长中情操和素养的熏陶起到微妙却长久的作用。

而在采访了各种优秀学生之后,记者发现,容易获得一定成就的优秀人才,都有做事情专注、持久的共性,都有极其清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规划,都有鲜明独特的个人兴趣并愿意为此钻研,乃至废寝忘食。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被国外顶尖大学录取的中国学生,大都有高中期间去国外名校暑期课程学习的经历,为他们的名校申请和个人成长带来不小的帮助。这也几乎成为目前国内尖子生的“标配”项目。

总体说来,正向地坚持自我的独特,是一个人得以区别于其他人最大的魅力。而这份魅力,恰恰是世界名校最希望自己的学生拥有的。

关于面试

艺术面试直接展示和阐述作品集即可

国外艺术院校的面试,在Ruby看来,是她最喜欢的那种,因为“简单、直白、干净”。

和别的学科不一样,艺术学科的面试就是直接展示作品集,阐述自己想读什么专业,目标是什么。“我觉得艺术生面试更有表现力,比较直接,对着作品谈论艺术概念和自己的想法即可。”

而且,很多时候,艺术院校的面试会采取到中国来参加School Fair(院校展会)的形式。“全美动画设计专业排名第4的视觉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就到过深圳,我带着作品集就去和他们聊。相当于面试了。”

当然,Ruby提醒,大部分艺术院校的申请都要写Art Statement(艺术论文),还有通用申请系统里的小文章。“论文也很重要,我被录取的原因之一,应该就是我在论文中有明确表达出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艺术,怎么做,有什么心得等。”(李杨)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