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冷藏库待验区,质量验收员正在根据送货单核对产品名称和疫苗有效期。
首都机场往北大约6公里,就到了航港物流园。
一辆挂着川字车牌的货车拐入物流园,停在右手边的白色矮楼前。这座属于康德乐(中国)医药有限公司的白色矮楼里,储存着本市三分之一的医用疫苗。康德乐是市疾控中心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合作单位,除负责冷链储存疫苗外,还担负着向正规疫苗接种点运输的工作。
虽然室外气温已达14℃,但康德乐收货员姚东东还是套上厚外套,掀开挡风门帘,迎着货车走去,这辆货车上装的就是厂家运来的疫苗。
运输途中5分钟一测温
姚东东跟货车司机打了个招呼,将货车厢门拉开一人宽,迅速闪进去,然后关严厢门。
姚东东拿出红外测温器,对着层叠码放的纸箱测了下温,“5℃”。随后,他将其中一个纸箱上的温度计拿出来,打开车厢门,招呼收货。
工人已搭好升降台,开始搬运疫苗箱。也就5分钟,卸货完成,运进矮楼。
矮楼内几十排高高的货架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纸箱,标识着药品的名称。“这些是常温保存的药品,疫苗不在这里,在冷藏库。”姚东东指指右边的银色小门,“平时人只能从小门进,尽量保证温度不受外界干扰。送货时才打开大门。”
姚东东拉下电动门把手,位于1号和3号冷藏库中间的大门缓缓打开。收运的疫苗需要先在待验区检验。疫苗名称、厂家、数量、批次、有效期……质量检验员霍斌拿着疾控中心传来的企业送货单挨箱核实,核实一项,就在密密麻麻的表格上划一个对勾,“对不上的,我们统统退回去。”霍斌说。
与此同时,姚东东将刚刚从车厢拿出的温度计,接入电脑。很快,一张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图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从成都到北京,耗时两天,5分钟一次测温,每次测温都记录在案。姚东东用鼠标拉了一条线,比对2℃到8℃的区间,“没有超出8℃和低于2℃的情况,这批疫苗就是合格的。”
依据国家规定,绝大部分疫苗的冷链运输、储存温度需要保持在2℃到8℃的低温区间内。在长途陆运过程中,不排除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温度改变。疫苗生产厂家会在货车中放入全程监控温度的温度计。一旦发现温度超标,疫苗就会被拒收或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