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等生”考入牛津: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2016-03-24 08:53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中等生”考入牛津: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鲍诗颖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女生,高二时从国内直接申请入读英国私立中学,她的梦想是考取牛津大学数学系。在国内读书时,鲍诗颖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上中下水平,每次考试只能勉强及格,但进入英国私立中学后,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几乎次次考试拿满分,在今年一月更是顺利拿到了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她写下这篇学习和考试经历分享文章:

今年1月初,我有幸收到了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我这个阶段的梦想。在此,我想和所有怀揣着同样梦想的莘莘学子分享我的经历。

在我完成了高二学习,基本在国内学完了在英国考大学所需要的大部分基础知识点后,2014年的9月,伴随着蒙蒙细雨,怀着一定要考进牛津数学系的心,我来到了位于英国坎特伯雷的King’s school开始了A-Level课程。由于A-Level的课时是两年,这样相较于国内的三年制高中课程,我还要多花一年的时间才能报考入读大学。

对于A-Level课程,每个学生在第一年被要求选四到五门不同的科目,我的选择是数学、高数、物理和经济。由于在最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就坚定不移地朝着牛津数学系而努力。在第一年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国外学习并非大家所想的象牙塔:语言障碍、饮食习惯、文化差异、思维模式……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生僻词汇和全新的知识体系,都让我应接不暇。我稳住思绪,对症下药,先从最薄弱的词汇开始,每天积累几个数学专用名词,不出一个月,理解方面不成问题。

在知识掌握方面,虽然第一年Edexcel的数学(程度大概等同于国内初三到高一数学的一个过渡)不是很难,但我仍然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做每一道例题,不管难易,把书上每一道例题都做完,错误的地方添加标注。Edexcel的数学分为四个板块:纯数、高等纯数、机械数学和统计学,一共有12本书,一年学6本。我发现英国的数学虽然不难,但知识面很广,比如国内大学才教授的微积分,在英国高一就会学。

在国内初中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有时才刚刚过及格分数线,满分100分,我只能考到六七十分左右,但对数学我始终充满着热情和喜爱,正所谓“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当然我也不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我会时不时地翻翻做做我从国内带过去的教辅书进行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来到英国后,我都是朝着满分的目标努力,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能获得年级第一名,而且经常考满分,这也可能是由于前6年的积累而厚积薄发。

鲍诗颖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后在学校举办的庆功宴上与宿舍舍监(右一)一起拍照

对于经济这一全新的学科,我也秉承着学数学的理念——“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认真做”。每上完一个chapter我都会反复地翻看阅读各种材料,做到烂熟于心。记得当时,我在经济这门学科上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早上6点就会起来趁着头脑清醒时被一些理论和概念。有时会觉得很烦躁,但一想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信念,就能坚持下去。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大部分都会选择science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毕竟这是我们的强项,但我觉得英国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对humanity学科(历史、地理、文学、哲学、政治)能有很好的诠释。就像经济是一门十分有用且有趣的学科,刚开始或许会被一篇篇的essay弄得头晕眼花,但过段时间,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对世界经济的理解有大幅度提高,实用度远超物理化学,对未来甚至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理想是做科学家的另当别论)。

再举个例子,英国极有特色的一门学科是English Literature,就是类似于国内的阅读理解。英国人对文化的传承尤其看重,他们通常都是通过精读文学著作来对自己国家有进一步的了解,可惜我对语言实在不感兴趣,只能放弃了这一良好的资源。

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最终获得了四科平均95分,数学全满分的成绩。其实我想说的是英国A-level第一年的数学真的不是很难,但由于很多同学轻敌,反而造成了在最简单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失分。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