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认清校园网贷理智做选择

2016-03-29 11:27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教育综合:近日,迷恋赌球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在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之后,在青岛跳楼。这一事件,让名目繁多的“校园网贷”平台暴露在公众视野。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叫停之后,这些“校园网贷”乘虚在高校跑马圈地,通过校园代理和中介,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贷款业务。

穷学生怎能不爱校园贷

借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成了不少大学生新的消费选择。

201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有8.77%的大学生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比5.33%、网络贷款占比3.44%。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

为什么这么多小伙伴爱用贷款或分期付款?还不是因为“穷”

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

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

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

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过去学生穷,也就只好安心吃食堂饭了,为啥现在大家敢于贷款来消费呢?

主要是现在校园网贷申请门槛低、申请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

放款有多快,手续有多简单?在校大学生只需要通过网贷移动客户端,简单上传个人身份证,登记学籍资料,花几分钟视频签约,就可以短期内拿到上万元的网络贷款。

简直跟比爸妈要生活费还快……

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风险把控不严,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致使如郑旭一样的普通学生能贷款几十万,最终却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此外,部分网贷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等陷阱,通过各种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谋取暴利,以至于很多学生陷入网贷泥沼。

吃土族是如何诞生的?

吃土族,多指那些过度提前消费、靠贷款度日的年轻人,由于没有经济基础而无力偿还贷款,往往沦落为吃土度日。有学生戏言“硬生生让自己欠了一屁股债,以前是月光族,现在变成吃土一族。

没钱还要买买买!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疑惑:至于吗,一个学生还得贷款来买东西?

可那些手机和电脑真的很想要啊,可单反相机确实比手机渣像素强太多啊,可暑假和女友的旅行真的很美好啊,可家里给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啊!!!

当然,还有同学大学就炒股,投基金,赔了那么多钱,好想借钱重头再来翻个身啊!

可能你还会问:借钱就不用还了吗?贷款就能降价吗?借同学的不好过借网贷?

这贷款最诱人的地方在分期啊,一部肾六,不过每月还几百块,几顿食堂不就省出来了?借同学?哪个有耐心等你一月几百几百的还两年?

可是,校园网贷真就那么美好吗?

“零利息”?你以为这是做慈善?

在网贷平台的选择上,61.3%的受访者表示会首要考虑平台的信誉程度,53.4%的受访者则关心贷款资质审批的宽严。其他还有:平台是否合规合法(51.5%),能给予的贷款数额多少(46.2%),平台出款速度(41.6%)。

为什么校园网贷这么诱人?主要是一些贷款公司经常以“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进行欺骗诱导。

醒醒!没有利息,会有绝对不低的手续费,贷款公司不是做慈善的。

以某款“低息”网贷平台来说,号称月利率仅0.99%。1万元每月只需要还99元,好便宜哦……

假如借1万元,24个月,采用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法:

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10000×[0.0099×(1+0.0099)^24]÷[(1+0.0099)^24-1]=470.17 【^代表开次方】

有网友真的在该平台借款10000元,24个月,每期却要还款515.68。

怎么比刚才算的多了45.51元??

原因在于,网贷平台每月“利息”都是以本金10000来计算的,并不会随着每月还款本金的减少而减少:

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还款月数+贷款本金÷还款月数=10000×0.0099×24+10000÷24=515.67

如果按这个数字倒推年利率应该在21.4%左右,也就是月利率1.78%,远远高于宣传中的0.99%。

按照年利率来算,这是接近20%的年利率。

给几个数字你参考:

余额宝给的理财收益年化约3%

银行借给房奴的房贷利率是4.9%

北京2015年企业工资指导增长10.5%

……

知道什么是高利贷了吗?

此外,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诸如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但是收取变相的高额的服务费,其实超过利息的。”有的网贷公司甚至涉嫌合同欺诈,未履行告知义务,故意让学生逾期,以收取高额逾期费。

某网贷公司总经理介绍,网贷公司的利润来自服务费和逾期费,这些费用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较随意,一般服务费是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逾期费才是大头,一旦逾期,学生要额外偿还贷款总额的10%,甚至更多。

“催债十部曲”:买买买的时候有多爽,还钱的时候就有多惨

有受访者说,最开始得知有“校园网贷”这个渠道时,不少同学都是“惊喜”的,因为能够在当下消费能力之外享受到商品或服务,这种“提前消费”吸引着大家,“需额外支付的利息平摊到每个月并不显得很高,这也是大家选择网贷的原因之一,认为‘代价’并不大”。

借同学钱暂时还不上,不过脸皮厚点求求人。可网贷公司你不还钱能行吗?

一些网贷公司采取的催款方式,往往是各种骚扰、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极端的手段。

某网贷公司风险控制经理李文(化名)有自己的一套催款“十部曲”,分别为: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最后一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

“一般到第四步,学生就会还款了。”李文说。

可是,最怕借钱还钱死循环。

在西南某高校读大三的秦歌,每月生活费只有800元,去年却在网购上花了近1.23万元。到还款时,由于拿不出那么多钱,他又通过借贷的方式,套取现金来还钱。窟窿还是越来越大,最终秦歌只好告诉父母自己分期消费欠钱无力偿还的事。

2016年1月底,在乡下务农的父母卖猪卖粮帮秦歌还了在借贷平台欠下的债。秦歌的妈妈说:“孩子捅出来的篓子,只能我们来补啊。”

可要是爹妈也补不上了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在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之后,在青岛跳楼身亡。在此之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在网帖上写道,自己尝试打工还债,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可面对越积越多的欠款,根本是杯水车薪,他只能冒用或求助同学办理更多的分期借款。

大学生需建立理性消费意识

网贷的分期还款,让很多不敢想的消费品变得可得,但千万别因此产生你很有钱的错觉。

别忘了,你买的手机到手就亏啊。贷款本身无错,但除了你家里给钱,你有其他偿还的手段吗?就像有同学说的,“提前透支购买一些东西无可厚非,但如果这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甚至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

毕竟,自己的土,是不会有人帮你吃的……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70.1%的受访者表示大学生消费自控能力弱,45.7%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郭大治表示,对于大学生这类特殊人群,贷款模式应该与有独立偿还能力的成年人有所区别。但现在校园网络借贷一方面不区别大学生和其他群体,另一方面,平台间相互不沟通。“这从侧面反映了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重复借款,最终债台高筑,超出偿还能力。

北京倡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融部主任辛晓君建议,网络贷款平台需加强资质审核,核实信息,且压低贷款额度。“像某些P2P平台,大学生群体贷款额度是2万元,其实对大学生而言,5000元的额度足够了,超出限额一定需要监护人的担保”。

同时,学校应对学生展开金融等方面的课程知识教育,并对存在此类潜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避免过激行为。

延伸:应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之中

根据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定义,财经素养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在广泛的财经背景中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称,将财经素养教育列为教育发展战略性目标的国家不在少数。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中;英国2000年把财经素养教育正式列入了英格兰的学校教育系统;澳大利亚2005年将财经素养教育覆盖的学段定为从幼儿园到十年级;日本将2005年定为日本“财经素养教育元年”。

目前,我国和阿根廷、法国、波兰等国一样,正在积极设计国家战略。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及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看来,要让财经素养成为国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界首先要达成共识,将它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之中,纳入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之中。这是财经素养成为国民核心素养的前提。据中国青年报 新京报 南瓜学堂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