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补课班,成绩为啥显著提高?
一些学生家长反映,有的孩子花钱上了某补习班,考试分数明显提高。记者一直感到不解,上补习班真的这么灵验?
一些家长和学生透露,个别补习班效果的确“神奇”,因为总能“猜”中题,在升学考试中起到关键作用,价格自然不菲。
夏阳说,补课和不补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平时上课,老师主要讲基础知识和普通习题;而在补课的时候,主要讲重点题,有的题目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
一位同学反映,他所在的初三年级日前进行了一次会考,考试成绩的前700名学生才有资格进入直升本校高中的考试。这次会考中,有两道数学题与老师补课讲过的题型很相似。“这类重点题目,如不参加补课,第一次肯定做不出来。”
某些补习班费用炒到了“天价”,是因为有人称其中暗藏着“漏题通道”。
连续几年参与中考出题的南京某重点中学教师王芳则表示,教育部门对于考试漏题事件打击力度很大,相关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漏题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一位家长坦言:“虽然出题过程是封闭进行的,但是出题教师平时是自由的,其实就有出题前参与补习的教师。”
一名深谙补课市场的人士透露,某些培训机构打出“与出题教师密切合作”“特邀10年中考压轴命题教师”等广告。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抬高身价的做法,但有家长心里明白,这类广告也是暗示,这家机构能请来出题教师进行辅导,提分“有门儿”。
教育专家认为,校外补习虽然可以弥补学校教学不足,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有其合理性,但它扭曲了教育的宗旨,容易产生教育不公。
过度补课现象,扭曲教育宗旨
一些家长反映禁令之下,寒假补课从正式学校转移到校外的补习机构,日益火爆。“从校内转移到校外,家长所负担的孩子补习费用只会更高。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心理所所长王妮说。
假期补课屡禁不止背后是异化的升学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表面上看,假期补习不过是牺牲了一些孩子的休息时间和金钱,但换来了好成绩和好学校,是相当值得的。但从长远看,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大强度题海战术,不仅透支了孩子的健康、学习的兴趣,更违背了因材施教、全面成长、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危害极大。
“一些地方的课外补习非常混乱,几乎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教育部门对于校外补习机构负有监督职责,但多数补习机构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教育部门似乎难以监管。
按照规定,学校在职教师不能从事盈利性课外补习。但实际上,出于人情难却、利益驱使,一些公办老师参与兼职补习,获取利益,大家“你情我愿”,无人举报。
南京一位专业从事课外补习的刘老师透露,现在补课方式“五花八门”,一部分老师去培训机构“代课”,有的打出“名校名师”招牌吸引人,还有的给学生单独“开小灶”。
教育专家认为,校外补习虽然可以弥补学校教学不足,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有其合理性。但是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及某些培训机构借补课高收费等违规行为,导致了教育的商业化、畸形化发展。
首先,扭曲了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读书、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过度的补课,完全是以“功利”的方式“开发”学生考试能力,花费大量时间练习考试技巧。
其次,容易产生教育不公。南京一位学生家长李锐认为,“天价”补习班的背后,似乎隐隐有一个利益链,能感到一些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利益存在其中。
第三,有可能强化学生“投机”心理。虽然是个别学生上“天价”补习班,但其所谓成功的示范效应很大,一些学生认为“平时可以不努力,花钱就能提高考试成绩”。这种示范效应对于学生及其家长无疑是一种误导。
江苏省教科院张扬生研究员认为,“天价”补习班现象是由于应试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改革教育体制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对于“天价”补习班背后的不当行为,要发现一起严处一起,下力气真抓实管。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微日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