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图读懂2018新中考带给北京娃的三大利好(2)

2016-04-07 14:53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利好2

命题更加“宽”和“活”

考试成考生展示积累的舞台

此次新中考方案将进一步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命题将向“宽”“活”调整,注重考查考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扩大选题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引导考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新中考方案,中考命题将注重与社会实践的“对接”,与“四个一”工程和10%的学科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等,在社会课堂中学有收获。

今后,各科都将在社会实践中选材,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将引起教学方式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同时,中考试题将注重贴近考生日常生活,更多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将出现在试题中。不仅如此,试卷也将体现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命题倾向在今年中考试题中亦有显现,比如语文试题让考生练习生活实际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数学试题有两道题都是与北京市的交通问题有关。

这也将引导中学教育更加贴近考生的生活,提供满足考生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考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在命题形式上,中考也将更加迎合考生的口味,采用考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今年的试题呈现方式就颇为丰富,包括书法作品、匾额、连环画、示意图等,今后的中考试题将更为多样化。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多样性,是更“宽”更“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试卷呈现的形式能够让考生喜闻乐见,激发和活跃考生的思维。

利好3

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力争不低于50%

一般校和郊区校考生将更受益

据市教委负责人介绍,此次中招新政更着力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力争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从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新中招政策,中考提前招生中的贯通培养项目指标会分配到区和学校,确保所有的初中校都有机会获得指标。统筹一、二、三中的指标也会分配到所有初中,让留在本区读小学、初中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控制示范高中跨区投放招生计划,遏制名校跨区掐尖,有利于本区尤其是远郊区的高中发展和初中校的均衡。

在新的中考招生政策背景下,指标分配百分比会进一步扩大,考试内容的变化和选择的丰富也会给予文科优势考生及学校更多机会和空间,既有利于远郊区留住考生,也有利于自身的高中提升。

以数据为例,近三年,中招各区考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有大幅提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通州超过50%。2015年获得优质高中学位的初中校与2013年相比数量上获得明显增长。

近三年,从各区初中校中考前20名考生中被示范高中录取的比例来看,2015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城区中,西城、丰台提升较大,东城、朝阳、海淀小幅提升;远郊区中,大兴提升较大,门头沟、顺义、怀柔、延庆小幅提升。还有一些区的非示范高中吸引力在增大,原因是跨区招生的压缩使留在本区就读的考生增多了。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校”在新中考方案中“出头”的机会大大增加,“就近入学”实现初中校全面优质覆盖,在政史地学科突出的初中校更容易在中考中“出彩”。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