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中国娃” 为何这么难?(3)

2016-04-11 16:13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买个“中国娃” 为何这么难?

专家

努力原创“中国娃”形象

在给《北京晚报》打电话时,李老先生也提到,一件娃娃玩具在儿童的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每天陪着孩子‘过家家’,绝不单单是一件普通的商品。“现在满大街的娃娃都是金发碧眼的,会不会让幼小的孩子们觉得,长得好看的孩子都是金发碧眼的?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自信心?说严重点儿,这对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养成会产生不利影响。”李老先生说。

对此,有专家认为,“洋娃娃”之所以好卖,其背后有发达的动画产业支撑是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在电影中、在动画片里看到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十分喜欢,自然就会要求父母购买洋娃娃。“现在慢慢的也有厂商意识到‘中国娃’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打造民族品牌。”专家说。

记者在广东一家较大的玩具厂商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现在主打“中国风”系列的娃娃,生产贵妃醉酒、昭君出塞、虞姬等众多中国著名女性形象的娃娃。记者在与该厂商联系时,对方称,确实想借助中式娃娃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该厂家还说,想通过北京晚报记者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们设计的中式娃娃现在销售势头不错,但市场上山寨抄袭的现象太严重,有时候刚创作出的形象,很快就被别人抄袭了,维权却很难。”

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也说,现在市场上的“中国娃”也有,只是普及程度还没有“洋娃娃”高。另外“洋娃娃”技术含量可能更高一些,趣味性强一些。我们当然不能说喜欢“洋娃娃”就是错的,但如果各种各样的娃娃都有,那就更好了。

业内人士认为,本土人物形象,我们国家有很多,但我们在高科技和文化结合方面还有差距。现如今,其实很多“洋娃娃”也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我们还需要自己原创一些人物形象。美国有‘芭比’系列,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张林 陈圣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