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懂得怎么陪孩子吗

2016-04-18 13:16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你真懂得怎么陪孩子吗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被广泛转发。九岁的小女孩在日记中控诉爸爸是“工作狂”,很少有时间陪自己。日记最后一句“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看哭了许多正在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奋斗而缺少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

亲子陪伴,关乎孩子一生。父母如何高效有质量地陪伴孩子,关乎孩子的未来。研究表明:儿童发展的机遇始自生命最初的1000天,养育决定儿童的未来,陪伴决定养育的质量。

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亲子陪伴成为年轻父母缺失的一项功课。日前,人民政协报社召开以“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为主题的教育沙龙,来自各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关注亲子陪伴、如何高效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时间、情感和行动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亲子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过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渐构建起对自己的认知,判断这个世界是安全还是冷漠的。

首先,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如果父母早期缺乏对孩子的陪伴,等孩子懂事后,父母的教育不会被孩子接纳,因为二者之间已经缺乏情感依赖和亲密的情感沟通,所以在孩子心里,父母失去了管教他们的资格。所以,父母一开始就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其次,高质量的陪伴应注意三点:时间的保证、爱和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父母跟孩子相处时,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投入对孩子的情绪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以什么样的心态跟孩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语言和肢体的交流。如果你有爱的投入,与孩子相处时眉头应该是舒展的,身体是前倾的。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过家家、拆装玩具等,过家家的过程是发展思想、情感、能力的机会。孩子要懂得角色的定位,要有观察想象,有换位思考和语言表达。等孩子稍大一点,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阅读、运动等。

家长需要学习 才能成为智慧父母

程淮:(西城区政协委员、幸福泉儿童发展集团创始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数据显示,每周陪伴增加一个小时,孩子很多不良的行为可以削减,例如吸烟、酗酒等。

但一份针对北京市西城区152个社区4014份0到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入户问卷调查显示,50%以上的父亲每日亲子陪伴时间在30分钟以内,60%以上的母亲亲子陪伴时间在50分钟以内。时间上,远远低于国际及格线。亲子陪伴成为年轻父母缺失的一项功课。

家长育儿有三个境界:知识型的家长了解一定的育儿知识;技能型的家长掌握一些育儿技能;智慧型的家长和孩子的心灵一起成长。

第三种家庭中,孩子的幸福指数比较高。近年来,做智慧型家长的要诀是两种,一是科学的教育理念,二是有效的操作方法。不能把握教育的原理,就不能举一反三,两者不可偏废。但这些都需要家长花费时间去学习和实践。

对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投资,是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成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者。高质量的陪伴非常依赖家长的视野和认知水平。

高质量陪伴 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林丹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亲子陪伴当中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在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不同,希望家长给予的支持和陪伴也不同。。

12岁以前的儿童是希望“我是被爱的被关注的”。同时,他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希望“我能行”,有被肯定感、有价值感,在班级、家庭当中被接纳。

到了青少年之后,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有追求权力和渴求关注的需要。一些老师会奇怪某个孩子在班里说各种各样的怪话,其实孩子是希望引起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各种行为问题的高发期,抽烟、喝酒、网络成瘾。有一部分孩子是为了追求刺激,还有一部分孩子追求接纳,有一些孩子是为了寻找父母的认可——我在父母眼里都是不好的,那我就自暴自弃。所以自暴自弃也是这个年龄段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

因此,父母的陪伴要建立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父母可以做很多策略性的事情,但背后的理念是——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需求,这才能让亲子沟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运转。

在日常生活中 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刘长铭:(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是否能为孩子买一大堆玩具,而是能否让孩子过一种平常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人的情感,家庭的情感甚至于孩子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普通生活场景中逐渐完善,逐渐形成的。

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缺乏家务劳动。实际上,从事家务劳动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年三十包饺子的习俗,就是为了吃饺子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去超市购买,包饺子其实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情感的交流的一个载体。

一些特殊经历也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比如,一家人在旅游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彼此互相关心、克服困难。在这种特殊的经历过程中,自然会增强亲子间的情感。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未掌握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的技巧。需要每一位家长都思考一下:我跟孩子之间有丰富的话题吗?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吗?在沟通的时候,想过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吗?除了学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沟通话题?在沟通时,我们也需要选择好时机和场合,让彼此都有美好的心境,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和最亲密的亲子关系。

■建言

拒做“失陪族” 呼吁“全国亲子日”

“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年龄是0~2岁。”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万选蓉是一位聋儿的母亲,她以科学的方法和超乎常人的耐力陪伴孩子成长为一名博士,万选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长智慧陪伴、科学干预的重要价值。她还联合刘长铭委员呼吁设立“全国亲子日”,让更多的家长关注亲子陪伴。

万选蓉认为,亲子关系对婴儿的态度及其行为发展,特别是对于语言发展、人格的形成与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影响巨大。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感受到安全、信任、温馨,这是婴儿良好情绪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奠定了今后宝宝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基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万选蓉倡议:拒做“失陪族”,每日“家庭1小时”,给孩子有营养的陪伴,借以唤醒人们对亲子陪伴质量的关注。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郑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