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阅读教育:分层分类还有任务单

2016-04-18 14:15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美国阅读教育:分层分类还有任务单

美国教室与中国教室的最大不同在于教室的布置。在美国,任课老师拥有自己的教室,老师可以自行设计、布置教室,等待学生们来上课。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室会被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如听力区域、阅读区域、文具存放区。

书籍摆放有讲究

在美国,阅读区域的书是分好类别的。按顺序排好,标上书签,比如科幻类、艺术类、音乐类、文学类、图画书等。对于成系列的、学生比较喜爱的书籍,比如哈利·波特等,老师们会把这类书籍单独放在不同颜色的箱子里,方便学生寻找。

除此之外,美国还对书籍进行了适合年龄段的划分。比如有的书籍会标注适合小学低年级阅读,有的适合初中生读,有的适合高中生读。老师们可以根据年龄段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阅读的分组教学

具体到哪位学生适合读什么水平的书籍,以及如何给学生分组呢?之前提到,美国已经提前把书籍进行了年龄段的划分,所以老师只需要把相近年龄段的书籍拿过来给学生看,如果学生阅读了该水平的书,觉得语言没有太大障碍,生词不太多,就可以读。如果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就应该再换一个水平的书籍试读,直到找出与学生阅读水平匹配的书籍。

课堂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读不同内容的文章或书籍,老师分组给予指导。比如一个班级按照学生们的水平分成了三个小组,那就先给前两个小组布置词汇任务,老师到剩下那个小组介绍阅读内容,然后各小组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回答不同的问题。

当然,这种课堂适合于泛读课堂,而非精读课堂,一般适用于补充阅读材料的课堂。

任务单是驱动

在精读课堂,老师按照学生的词汇和阅读水平把学生分成几组,老师在上课之初先分别简要介绍各个小组阅读的内容,然后给各个小组下发不同的任务单。任务单包括:阅读前问题,阅读中问题,阅读后思考问题。而任务单中的问题也体现出了差异性,有的是事实性问题,有的是高层次性问题,比如归纳总结、对比、应用或者需要辩证思维的问题。

小组内成员先按照任务单各自完成阅读任务,小组内成员都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种方法叫做“think-pair-share”(思考-结对-分享)。因为学生们阅读的书籍是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的,所以只要任务在手,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专注于阅读、回答问题及之后的讨论交流,而且学生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都能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文/朱文佳(北京四中璞瑅学校)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