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偷换患儿高价药 卫计委已介入调查(图)

2016-04-20 09:04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护士偷换患儿高价药 卫计委已介入调查(图)

还原 母亲意外发现换药 不认可院方解释

康康就诊住院的这家公立儿童医院,有着61年的历史,系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省级综合性儿童医院。

钟勇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每瓶25ML的丙球价格为396元(并非之前媒体报道的每瓶500元),26瓶共计10296元。在参考了同病房患儿家属交的治疗费用后,钟勇先交了1万8000元,以保障孩子住院期间治疗费用充足。

令钟勇感到不安的是,在这家江西省内最好的儿童医院里发生的换药行为,如果不是出于妻子的职业习惯和照顾儿子的细心,很有可能就不会被发现。

4月10号,康康按照医嘱正常滴注了13瓶丙球。李婷发现,正常装在瓶中的丙球会产生“泡泡”,正是这一细节,让她注意到第二天儿子被换输葡萄糖时的不同。

院方在随后的公告中,对护士彭娜的换药行为做出如下解释:在输注过程中彭娜发现剩下药品的数量与医嘱总量不符,少了1瓶。因为是贵重药品,彭娜一时不知所措,害怕承担责任,担心要自己赔偿,便擅自用空针抽取20毫升5%葡萄糖注入放在治疗车上打完了的丙球空瓶中给患儿输注。

对于医院的上述说法,钟勇夫妇并不认可。

李婷告诉法晚记者,自己是另一家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在医院流程中,对于贵重药品应当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为此,她也专门咨询了自己医疗圈子里的朋友,友人告诉她,类似丙球这样的贵重药品,有多少瓶、打完没打完的都会放在病人床边,全部打完之后,需跟病人家属确认无误后再收走空瓶。

据李婷讲述,医院里也一度传出彭护士灌注葡萄糖是为了“冲管”的说法。

对此,有医生向《法制晚报》记者介绍,冲管一般是为了避免前后连续输入的两种药液产生反应,会选择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冲管。但康康输液时连续13瓶都是静滴丙球,在第10瓶时冲管的说法并不成立。

此外,该名医生表示,就算是冲管,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风险,也不应该把葡萄糖灌注到已用过的丙球空瓶中为患者静滴。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李婷刚发现护士彭娜换药之后,彭娜并未立即承认,李婷提出先更换一瓶丙球为儿子输注,并留下那瓶葡萄糖备查。随后,彭娜将此事告知了当班护士长刘青。

在数天与医院的交涉中,钟勇坦言,院方的处理态度让他觉得很受伤。“他们总是以医疗纠纷在处理这件事,但根本不存在纠纷,而是医院单方面失责、管理流程上出现了问题。”钟勇说。

儿子康康的遭遇在网络上曝光之后,钟勇收到很多人的支持,但其中也伴随着质疑的声音。有网友甚至指出,孩子既然无事,钟家人“紧追不放”是为了从医院拿到200万元的高额赔偿款。

对于这样的说法,钟勇予以否认,并表示很愤怒。他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自己和家人从未向医院提出过赔偿款的事,纯属造谣。

“说这样话的人,给他200万,换他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打莫名其妙的药,他愿意吗?”钟勇反问道。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杜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