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教引美国老师取经

2016-04-27 08:24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专业特教引美国老师取经

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喜欢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她用超凡的爱守护着这群折翼的天使,为他们带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她就是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在特教岗位坚守25年,于文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特殊孩子们,她先后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学会吹小号再教学生

低矮的平房,木质的黑板,黄土满天的操场……1987年,海淀区教委筹建了辖区内一所公办智障教育学校。因为校舍紧张,孩子们上课、住宿都在一间教室。于文就是在“一间教室半间炕”这样的环境中,加入了特殊教育行列。

学生们有了年轻的老师,小小的学校热闹起来了。组建合唱队、排集体舞、快乐的大队活动开展了起来。于文和几个年轻教师组织了北京市第一支智障学生鼓乐队,他们的鼓乐声打出了智障孩子振奋的心声,也打开了智障教育的新局面。其间于文付出的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所有的活动都要边学边教,不识乐谱的她,从老师那学来小号吹奏方法,死记硬背反复练习,自己学会了再指导学生。

为学生定制个性教育

说到办学,一个孩子的问题始终萦绕在于文心间。小志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就在学校接受教育。那年他九年级了,毕业前他来到于文面前问:“老师,什么是毕业了呀?我要去哪呀?”望着这个一米八的小伙子,于文开始考虑和反思,孩子们走向社会后会怎么样?“学校还是在以知识教学为主,教师怎么教孩子都不会,五以内加减法能教好几年。”

她深深感到,现行的教育不适应智障孩子,于是带领教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建立个别教育计划,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适合他自己的教育。

于文组织教师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并且“送教上门”,实现重度残疾学生上学的愿望。

美国老师特意前来拜访

很多人都称赞于文有爱心,但她相信一位特教专家所说的:“什么是爱?爱就是专业”。为了提高专业技能,于文带领老师们承担起了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级课题。学校不仅有了学术成果,还探索出一套教育训练方法,成为国内孤独症教育训练权威学校,国内外众多孩子前来接受教育训练。

Conney是一个自闭症男孩,自小在美国长大。他曾在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度过了一个学期。再次回到美国后,孩子的情绪稳定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和班级同学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美国训练机构的老师惊异于孩子的改变,特意到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拜访,参观时了解到,老师们有效地使用了关注策略,每个孩子在集体环境中都未被忽视,更好地融入了班级活动。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