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30厘米见方的黑色机器,24个按键,开启了90后大学生阮爽的创业之路。
从创办襄阳市第一家速录速记公司,让襄阳市成为湖北省第一个成功引入速录的地级市,到联合创办襄阳市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口碑贷,阮爽调侃:“不管做什么,总想争第一”。
2009年9月,阮爽走进湖北文理学院,就读电视广播新闻专业。复读过一年的他,一入大学,便非常迫切地锻炼自己,想“把重复了的一年追回来”。课业之余,这个性格外向的男生成功竞选班长、文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在学生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
这期间,阮爽抓住机会与社会实践接轨,创办校园旅游工作室“U客”、建立同城校园购物网站、加盟校园飞信通。这些项目虽有一些盈利,但可复制性太强,阮爽一心想着“酝酿一个真正的事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大二暑假实习时,他在会场里看到一个速录场景:工作人员不停地敲击一个黑色的机器,领导话音刚落,文稿马上就打出来了。
他了解到,这种边听边打字的技能是唐亚伟在1993年发明的,最快速度可达每分钟500字,比人们平时讲话的速度还快,在大城市十分流行。
通过调研,阮爽发现襄阳市没有速录,是一个空白的市场,“我一下就想抓住这个机遇。”
他通过微博私信与唐亚伟的儿子、北京亚伟公司总裁唐可为取得联系,并非常诚恳地寄去了信件,向其说明“亚伟速录”在襄阳的发展前景及自己推广该产品的计划与决心。
被阮爽的激情与真诚打动,唐可为主动为阮爽提供帮助,给他寄来了宣传物料、一台机器和一本《中国速录30年》。
没有创业资金,阮爽回到家中向父母求助。父母原本希望他毕业后能够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然而经过阮爽一晚上的游说,他们终于拿出了10多万元积蓄,成为阮爽的“天使投资人”。
在湖北文理学院的创业园里,阮爽创办了襄阳市第一家速录速记公司。
一开始,速录团队只有6个人,除一名速录老师外,其他都是在校学生。他们白天上课,晚上练习基本功。
推广初期,阮爽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速录老师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女生,她有些害羞,不擅长向别人推介自己的产品。阮爽又不会操作速录,只能趁晚上慢慢学。但是,这并没有阻挫这些年轻人的拼劲儿。在襄阳的各类大型会议上,“金亚伟”速录师的身影不断出现,“亚伟速录”也逐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面对纷至沓来的速记“订单”,阮爽一度不得不从北京、上海等地以高薪聘请速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