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招生简章

2016-06-21 15:52 中国江西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欢迎报考南昌航空大学

一、学校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34000多套,仪器设备总值约4.39亿元。图书资料200多万册,数字资源总量3万GB,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4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具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1个“公共管理”硕士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3项、国家社科基金20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教育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项目等20余项,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973”、“863”计划子项等近20项,承担国防科研计划项目100余项,其中总装备部科研项目5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项目1项,国防基础预研项目7项,军品配套项目3项,航空集团各类计划项目80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60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1项。罗胜联教授荣获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实现了我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2000余篇,CSSCI检索23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56件;出版论著73部、教材230余部。

学校科研服务地方行业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强与航空重点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主动与南昌市、宁波市、铜陵市、淄博市等科技部门展开沟通,与上海航天八院等企业建立8个联合科研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等多家国防航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近五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644项,大学生受理专利378件、授权272件,大学生发表论文758篇,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0项。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银奖,在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全太阳能垂直起降无人机》获2015年国际可再生能源顶尖设计大赛特等奖、《3D打印太阳能陆空两栖无人机》在第30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中获金奖等荣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命名为第三批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单位。

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武书连版2016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第218名,江西省第4名。

二、人才培养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5个江西省重点学科,1个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并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方面均实现了突破。

一、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近年来,学校以省部共建为契机,不断加强与航空国防重点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西安发动机公司、南方航空动力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工业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飞机工业集团等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平台。2012年6月,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3个部委联合下文《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教高[2012]8号),我校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5月,由我校牵头申报的“南昌航空大学—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我校于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截至目前,焊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六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三、举办“春晓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于2009年设立“春晓班”,以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著名的航空材料专家曹春晓教授的名字命名,旨在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拔尖新型创新性人才。“春晓班”的培养方案按照“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科研”的原则制订,实行“2+2”的培养模式:一、二年级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夯实基础;三年级进入专业教育,学生可在所在学院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四、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并完善了以“三小”(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为平台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航空模型锦标赛等大赛上屡获大奖,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13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54项,大学生授权专利115件,大学生发表论文622篇。如:2013年10月,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零的突破,总成绩全国排名第49名,保持全国“挑战杯”发起单位称号。2014年2月,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资助。新建了40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荣获“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称号。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0项,获经费资助90万元。

五、“双学位”教育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发挥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学校决定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试行双学位教育。

双学位是指学生取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又完成不同学科门类另一个专业的学业,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而获得的学士学位。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在修满双学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含毕业设计或学位论文),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的前提下,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