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时,一届毕业学子将离开象牙塔走入社会。而每年毕业季,高校大学生在校聆听的“最后一课”都备受瞩目。除了校长,学校书记、教授、往届校友都会对毕业生做些叮嘱、寄语。各校的毕业致辞也似乎成为一次PK秀,有的调侃自嘲,有的诙谐幽默,有的煽情文艺。盘点今年毕业致辞,你认为哪家强?你愿意为谁点赞?
A最“接地气”
◎代表院校: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校长教授说网络流行语成“网红”
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没想到,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因提到“女孩儿不要轻易叫一个陌生男人老公”居然让他被“网红”了。平时上课就金句频频的邹振东预估到演讲会有一定的反响,“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大。”
据统计,毕业典礼上邹振东获得的29次掌声与笑声,主要来自邹振东的追问:“你可以从大学带走什么?——大学最值得带走的不是知识,而是‘45度角仰望星空’的姿势……不要随便叫一个陌生男人‘老公’,无论他多么有名,多么有钱……20年后,你是否还有勇气,把你头上戴的乌纱帽,扔到天上去,让笑声响彻云霄?……请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比如小师妹,如果她方便携带的话……”他用诙谐的语言直白发问,你能从学校带走些什么?你想度过怎样的一生?从而引起毕业生以及不同年龄身份人的共鸣。
除此之外,邹振东的毕业致辞也绝对称得上“接地气”,他在演讲中用了网络流行语,比如“三观碎了一地”,“宝宝心里苦”。作为传播学教授,邹振东深谙传播之道,“我并没有堆砌网络用语,不是想表明我有多么懂你,只是换一种方法来跟学生交流。”“网红”教授的想法就是这么个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典礼也十分“接地气”。前年夏天,北师大学子以一首重新填词的《董校长》和毕业晚会上的《北师大新闻联播》把董校长送上了头条,学生求空调一事也风靡网络。今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董校长重提此事,并金句不断。
“你们赶上了宿舍新装的空调,却没好好享受就要说再见了。我非常理解你们没在我授权的情况下,甚至不知情的情况下,毕业晚会上的‘新闻联播’主播向全体毕业生宣布,董校长欢迎全体毕业生回学校吹空调。”此话迎来现场同学热烈的掌声。
而作为一名北师大“土著”,董奇校长可是把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小心思摸得透透的。他提到了去年学校官网把wifi错写成wife一事,“把wifi错写成wife,有学生解读说,这样一种错误必定会让报考北师大的男生数量增多,解决学校长期男女生失调的状况。”董校长感谢学生们的善意调侃。
B最励志
◎代表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与其他学校相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的毕业致辞既“正统”又励志。
他以一家三代人大读书的例子,分享了对于“人大带给大家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及人大精神特质的一点理解和感悟。
“人大培养了20多万名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无数校
友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者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刘伟特别提到,人大的校友们一直把人大当成是自己的家,比如,曾任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的朱维群校友,他的岳父岳母、他和他爱人,他女儿女婿一家三代全部都选择到人大读书。以读书的共同经历,直接拉近了跟底下毕业生之间的距离。随后,刘伟希望走出校门的学生们永远心怀母校之爱、师生之谊、同窗之情,话语十分动情。
同样主打“励志”牌的还有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
北理工校长胡海岩带毕业生怀念了老科学家徐更光院士、学校“光电创新基地”的创始人张忠廉教授以及创始人之一陈康白院长的夫人黎扬女士一生追求真理和梦想、以大爱之心感恩所有的故事。至此引出对毕业生谆谆教诲,希望他们铭记“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精神。
在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邱勇在演讲中以老校友杨绛和毕业生轮椅少年矣晓沅的故事为例,鼓励毕业生“坚守初心,抵制诱惑;要自强不息,创造美好人生”。
其实,以老一辈科学家或知名校友的故事,来指引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未来如何做事做人,是近年来毕业典礼上校长们常采用的形式。校长们一遍遍地强调真理、信仰,实际上是为毕业生们树立一盏明灯,提醒他们在迷失之际不至于偏航,如此才能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