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 农村一度山寨商品泛滥
昨天记者走进位于始兴县太平镇城郊社区的“村淘”服务站时,一群乡亲们正在围着货架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真的有这么便宜吗?”“为什么能这么便宜?”“质量有保证吗?”“我不会上网怎么办?”
一名老人告诉记者,她看中了一台价格约2000元的液晶电视,通过“村淘”服务站网购可以比市场上便宜300元左右,这让她颇为心动。毕竟在农村,300元已经足够一家人一周的伙食费。
作为这家村淘服务站的“农村合伙人”,邹婷婷坐在轮椅上,鼠标轻快地点击着,为乡亲们挑选、下单,不时耐心地回答着乡亲们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个场景,近半个月来已经成为始兴33个同时开业的村淘服务站的日常。
曾经走遍全国多个省市的始兴“村淘”项目负责人之一的董斌告诉记者,如今的农村小卖部初一看商品倒也是琳琅满目,但仔细分辨,不少地方充斥着诸如“康帅傅”、“老干爹”、“豪牛”之类的山寨商品。纯朴的乡亲们花着比城市更高的价格,购买的却是质量极其低劣的产品。
“我曾经亲眼看着一个老阿婆,为了买一件合身的衣服,不停地在各个商铺间‘转圈圈’;一个小朋友为了买一双鞋子,始终不合脚,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最后只能空手而归。”
除了购物难、日用品档次低劣,农民们要购买大家电时,还往往要到二三十公里外的镇区或是更远的县城才能买到。但就算是在镇区和县城,可供挑选的余地也很小,而且同一件家电,价格普通比大城市偏贵。
如今在始兴全面铺开建设的村淘服务站和村淘合伙人,便是力图改变农民们“有钱难买好货”现状的尝试。
突破 粤北小县拿下“广东第一、全国第七”
因为2007年12月的一场意外,邹婷婷成了只能靠轮椅生活的残疾人。在意外发生不久后,她曾经一天24小时躺在床上,整整一个月没有出过家门。在万念俱灰的时刻,“我曾经认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也就只能这样在‘黑暗’中度过。”经过了最初的颓废期后,邹婷婷曾经尝试开过网店、做过论坛网管,但收入十分微薄,仅仅能解决自己的伙食费。
2013年9月开始,邹婷婷到广州学习电子商务,在今年7月即将毕业。可就在毕业前到深圳实习期间,因为劳累过度,一场手术又让她不得不中断了实习回到家乡。如何在照顾自己和不影响工作中找到平衡点,对于一名残疾人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如果要得到家人的照顾,这意味着她就只能在家附近找个小厂,做些手工艺的活计。“难道,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过了?”
在家养伤的日子里,有一天她突然发现了始兴正在全县招募“村淘合伙人”。这让邹婷婷如获至宝,“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最终成功入选成为“合伙人”。
在交纳了5000元押金并经过培训后,始兴县首批33名“村淘合伙人”正式上岗。6月18日上午,始兴县隆重举办了首届电商节,首批33个村淘服务站同步开业。这批村淘服务站设在该县10个乡镇的村一级人口集居点。开业首日的热销场面让合伙人们有些猝不及防:仅6月18日一天邹婷婷所在服务站的销售额就逾20万元,而始兴县33个服务站当天创造了1022.17万元的销售额。
据始兴县电商办介绍,这个数字意味着始兴县这个粤北偏僻的小县成为广东第一个“村淘”开业交易额突破千万的县,6月18日当天日订单量居广东第一、全国第七,刷新了广东省电商交易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