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顺义教育发展成果显著

2016-07-08 08:43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顺义区沙岭学校传承非遗项目曾庄大鼓。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企以助教为责、民以尊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理念是顺义教育的灵魂。“十二五”时期,顺义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依托区域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以人民满意为前提,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保障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亮点一:国检成绩拔头筹。顺义教育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义务教育,2015年上半年,顺义与兄弟区县一次性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顺义综合评价成绩排名北京市第一名。

■亮点二:课程改革结硕果。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需要,目前,全区中小学近400门校本课程涉及了学科拓展类、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学习方法类、综合实践类等,部分中小学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部分学校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以传统的活动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向规范的课程建设发展。

■亮点三: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按照“规范-特色-优质”的路径,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坚持自主性、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中小学特色建设工程,引领学校科学、有效地实施特色建设。木林中心小学书法特色、李各庄学校剪纸特色、李桥中小科技特色、李桥中学京剧特色、顺义三中、八中、九中艺术特色等一批特色校亮点凸显,成为区域品牌特色校。

■亮点四:破解“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顺义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使幼儿园总数达到50所,实现乡镇有1至2所中心园,各村有1所村办园的区、镇、村三级网络覆盖,常住人口入园率达到98.1%。目前,顺义区公办幼儿园中有北京市示范园8所,一级一类园31所,公办园总量、示范园和高水平幼儿园总量居全市前列。

■亮点五:组团式发展。城乡带动办学,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顺义区制定《城乡联动教育改革实验方案》,确立“以高中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的城乡联动策略,组建城乡教育联盟,实现城乡学校共谋发展,共享资源,共同开展教研、科研、培训、论坛等教育教学活动,带动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亮点六:布局调整保证均衡。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优质发展,保证教育质量,近年顺义区撤并部分规模过小的中小学。全区改扩建中小学20余所,新增小学学位8160个,中学学位6360个,全面实现“保障入学,就近入学,平等入学”。

■亮点七:人事体制改革成效初显。改善农村校、薄弱校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优秀师资向农村校、薄弱校流动。提高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提高高级职称比例,骨干教师、高级职称名额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实行与城区有差别的评定标准;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优先考虑具有农村或薄弱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对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给予交通补贴。制定出台了《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学校副职和中层干部选用上,公推公选已成为主要方式;干部任用推行聘用制;建立常态化的城乡、校际、学校与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机制,推动干部合理流动和异地交流。

■亮点八:人民满意度持续显著提高。“十二五”以来,在北京市教委组织实施的人民满意度年度评价中,顺义区教育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始终位于前列,总体得分持续上升,排序逐年递增。2013年度综合得分达到88.2分,比2010年提高了4.8分,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比2010年提高了2个位次。这一结果表明了顺义区教育工作质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并已达到北京市最好水平。

顺义教育发展成果:先后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北京市教育工作先进区……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丰伟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