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这本是第三届中国语言智能大会暨大数据在外语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但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显然给大会主题“泼了冷水”。
在龚亚夫看来,人工智能要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掌握语言学习的频度,这是一个生态的过程。目前,在线教育并没有能够实现模拟人的真正语言学习的过程,而只是把纸质化教材变成了电子产品。
当前,国内中小学外语教学屡遭诟病。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学好英语。为此,很多教育机构以及家长认为,学习英语越早越好。以至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龚亚夫认为,语言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接触语言的长度,在于接触语言的频度。虽然国内中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一个星期可能只开几节课,这样根本没法学好外语。
龚亚夫表示,国内英语教学的输入量存在严重不足。现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一个学期才学七八十页,掌握一两百个单词。语言学习不能将减负仅仅停留在减少教材的量、减少接触单词的量。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外语教学一个星期接触语言的平均量比生活在国外孩子正常接触差了很多。
基于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很多在线教育机构提供语言学习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龚亚夫认为,在线教育机构并没有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这是中小学教学的一个很大困惑。事实上,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学习的因素。如果没有语言的互动,英语的学习是不大可能成功的。现在,很多外语学习基本不是语言的运用。另外,除了机械性地学习之外还需要有语言再构的过程,一定要在很复杂的语言活动中不断重构语言的系统,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这种语言。然而,在国内英语教学及教材当中,往往是这个单元出现了一个词汇或者话题,随后就“消失”了,导致学生很难学会。这是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龚亚夫特别提到,当前的教学对思维缺乏挑战性,对学生真正能介入的活动也很少。现在,国内教育应该学习与学生内心世界发生关系的,比如学生生气了怎么办、学生发生了矛盾怎么办、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是中小学教材中非常缺乏的。同时,国内教育需要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方面。中小学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多层次的思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正向的思维能力。因此,国内中小学外语教育需要一个系统,既能够给学生提供自适应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系统中不断重构语言的经验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