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眼中的君子文化

2016-08-11 10:03 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说说我眼中的君子文化

@四川成都 何勇海

说到君子文化,不由想到朋友H君。此君在年龄上虽已是“老腊肉”,但其精神与灵魂却是地道的“小鲜肉”——性格纯良、精神丰满、纤尘不染。他言必称“君子”,古圣先贤推崇的君子之道均烂熟于心,并以此教导子女及身边年轻人,惹得年轻人纷纷以“老夫子”称之。

H君的君子之美不仅美于言,还美于行。其平生最喜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宁可食无肉,也要济天下”;他还“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据说为此曾多次“挂彩”;做小本生意多年的他,因为长期秉持“买卖不在仁义在”而斩获颇丰,至于发生在他身上的诚信传奇,三天三夜都摆不完。如果你不了解何为当代君子,与H君打上一阵子交道,一切就明白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君子人格的现代烙印。

@贵州遵义 冉鹏

君子,是特指具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品质的人。这既是一个做人的高目标,又是一个做人的低标准。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一些人在追名逐利中逐渐丢失了传统美德,导致信仰缺失、价值迷失、道德失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在涵养君子品格的过程中,慎记“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即为小人”的古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谆谆告诫,培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仁义共济、立己达人”的互助理念和关爱思想、“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修身要求和向善追求,从传统的“君子之德”中汲取营养,尚君子品格、兴君子之道、行君子之风,这样才能成为真君子。

@云南曲靖 杨守宏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被大家称为“二大爷”的本家老人。他曾是旧时村里的会计,为人公道正派,从不偏私。村民们有了纠纷,首先想到的不是村干部而是他,可谓德高望重。

二大爷老了,到了城里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一直闲不住,比如义务打扫楼道卫生,没过多长时间,大家都知道这栋楼里有一位热心的老大爷。后来有一次回老家时,二大爷见到邻居家牛圈着火,他主动冲进去救火,导致腿被烧伤。由此,二大爷成为名正言顺的道德模范,那是县里颁发的荣誉。

英雄不问出处,君子不问来路。从没有人把二大爷称为“君子”,但他却是众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君子”。

@广东惠州 黄文韬

不知何时起,“君子”一词似乎被赋予了反讽意味。“没想到,他还是个正人君子呢!”听到这议论,我心里总感觉怪怪的。

今天我们生活好了,吃穿普遍不用愁了,但社会风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人深思。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拾君子文化的精髓,用君子的处事态度,对待困难和是非。工作中四处碰壁、人际关系上遭遇不顺……其实这些问题几千年前的古人也都遇到过,他们给出了包含智慧的答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遇到问题,不妨尝试着把中国传统的君子文化运用到生活与事业上,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和端正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辑:闫莉青(QL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