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声音
丈夫:她们水火不容,我痛苦
我曾多次劝说母亲和妻子,希望她们多沟通,和为贵,但她们就是水火不容,互不相让,这让我很痛苦。尤其是当我最终站在母亲一方后妻子嚷着要离婚,我更是烦闷不堪。
妻子:丈夫短见,婆婆不懂教育
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道现实的竞争多么激烈,所以就想给儿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以便将来站得更高、飞得更远。但婆婆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不懂教育。赵政文跟婆婆一样没有远见,只顾眼前。志不同道不合,我只得跟他离婚。
婆婆:多辅导,娃儿一样能成才
今年6月,我打听得知,孙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政策是划片区入学,那所小学就在住家附近,接送方便。只要把娃儿教育得好,平时对他多辅导,将来他一样能成才,何必舍近求远去读名校呢?
小调查
就近入学or名校 看他们作何选择
10岁孩子:选择读名校
家住渝北金鹏两江时光小区的10岁小朋友郭加鱼说,他愿意到离家更远但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更好的学校去读,因为那是一个高起点的学校,它对自己的视野和将来更有帮助。
30岁夫妻:看实际情况
家住沙区联芳花园小区的30岁夫妻赵石和徐一航称,孩子就近入学还是上名校要看实际情况。如果是自己带孩子,只要家庭经济允许,哪怕辛苦点,也要让孩子上名校,给孩子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且他们身体不太允许,那还是就近入学更好,方便他们接送孩子。其实,在孩子教育方面,学校只是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
68岁老人:选就近入学
家住渝中区名流公馆小区68岁的李大树和老伴周群英认为,让孩子去离家10公里的名校就读,小学一读就是6年,这会让孩子奶奶疲惫不堪,这对老年人是一种折磨。现在城里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分配还算是比较公平的,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特色,而孩子的教育也取决于家庭,如果父母教育得当,一样能让孩子成才。
专家支招
丈夫应调停婆媳矛盾 而非把矛盾抛给她们
昨天,重庆师范大学婚姻家庭专家周小燕教授分析认为,小学阶段本应让孩子多休息,孩子母亲却不顾他的身心状况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他拨苗助长让他舍近求远读名校,将一个教育问题转化为家庭矛盾问题,并让它激化起来,这折射出的是家长“新手上路”问题。
周小燕认为,当妻子与母亲为孩子教育发生矛盾时,作为丈夫的赵政文,理应有智慧有担当,充当好婆媳矛盾的调停角色,而不是把矛盾抛给她俩,更不该去借酒浇愁。
周小燕支招称,遇到类似问题,丈夫应站在中立角度,先与妻子取得一致意见,然后代表夫妻与母亲沟通,而不是偏向母亲导致夫妻关系恶化。而且,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如果夫妻意见无法统一,可以咨询教育专家,经充分沟通后达成一致。
网友声音
婆媳间还有这些矛盾
网友“不三也不二”:我担心菜板用久了有细菌藏在缝里,所以最多半年换一次,但每次都被婆婆捡了回来,说太可惜,为此我们曾吵过架,她好几天没有理我。
网友“天山来客”:我们和婆婆住在一起,每次我把客厅的灯开得亮一些,她总要跑去关小点,说要节约用电,有时甚至关着灯看电视。甚至来客人时,她也这样节约。终于有一次,我和她吵了起来。
网友“喜欢徐一航”:我是一个购物狂,平时喜欢买衣服,但与我同住的婆婆看不惯,一看到我提着大包小包回家时,她就会当着她儿子唠叨,有几次我听到后与她大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