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女排?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排球故事(2)

2016-08-23 08:58 长江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我们为什么爱女排?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排球故事

“70后”高琼 4年排球训练,深感中国女排不容易

“奖牌有三种颜色,传奇只有一种写法,那就是中国女排!意志坚定,敢拼敢打,女排威武!”高琼,一位有着深重女排情结的“70后”,在中国女排夺冠的一刻,激动地说道。

8岁就开始练习排球的高琼,深知中国女排队员们的不易。“排球是一项很考验意志力的运动,对体能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琼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接触排球的契机。8岁那年,高琼刚上小学三年级,正遇上体校来学校各个班里挑选体育苗子。由于身型好,当时体校老师一眼就相中了她。面对篮球、排球、举重三项可选项目,高琼立马答应成为一名小小排球手。这一练就是4年。

4年间,高琼不仅平日放学,假期里也不间断地来到汉口新华路体校训练,“天天练,十分辛苦。”她说,在训练的过程中,自己愈发热爱排球。从中国女排的各项比赛中,她认识到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女排队员,中国女排坚毅、拼杀的精神在她心中埋下根。她回忆到,那时最困难的是体能训练。在新华路体育场,一个8岁多的小学生,围着大环形跑道,一练就是连着跑6圈。“当然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那时我就想着中国女排队员们在赛场上‘拼杀’的情景,我梦想能成为她们。女排精神激励着我咬牙坚持。”高琼说。

遗憾的是,到了12岁,由于升学的压力,高琼不得不专注于学习,她选择将女排精神继续灌注于学业中。在面对压力和强烈的进步渴望时,高琼重拾女排精神,绝不言弃,拼搏到底,比一般的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成为当时“奥数班”的一员,后来学了医。

“80后”王炯 女排是一代人的热血青春

“我出生于80年代,当中国女排红遍全国时,我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儿,随着我慢慢长大,才从书本、媒体报道中了解到中国女排的传奇经历。”“80后”女孩王炯说。

王炯2007年来到武汉读大学,至今已在武汉学习工作9年,目前是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编辑。为了观看昨日的比赛,王炯把闹钟定到了早上9时。“比赛开始后中国女排先失一局,我的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好在中国女排后来居上,最终扭转局势获得冠军。”王炯说,中国女排打得很辛苦,每一分都来之不易,让人感动。

生活中的王炯,平时并不怎么关注体育,不过说起中国女排,她能马上想到80年代的五连冠。“我就出生在80年代啊,虽然没能直接观看到中国女排五连冠的精彩比赛,但在我们的成长岁月里,却深深地被女排精神感染。”王炯记得,从读小学到升初中,再到进高中、上大学,每一学年的体育课基本都有排球项目,她时常听老师讲述郎平那一代女排人的故事,一直觉得中国女排非常了不起。

“我想,女排之于我们,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一个有关拼搏与成功的故事,是一代人的热血青春。”王炯认为,“这种精神激发着年青一代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也推动着我们的国家艰苦创业创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日新月异的成绩”。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种精神在新一代女排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朱婷、张常宁、惠若琪、徐云丽等12名女排队员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她们是好样的!”王炯说。 

“90后”陈微 考试也要“一分一分去争”

这个暑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研一学生陈微留在学校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知道上午有中国女排的决赛,我早早地就守在电脑前,书也不看了。”陈微说,听说过不少中国女排的传奇经历,但从来没有真正感受过女排的王者风范,这是她第一次独自坐在电脑前完完整整看的一场比赛。

观看比赛时,陈微听解说员介绍说,赛场上的12位中国女排姑娘,平均年龄24岁。“跟我差不多大呢。”陈微难抑心中的自豪:“我们‘90后’也是可以挑大梁的啦!”

陈微觉得,中国女排从小组赛第四名进入半决赛,后来又闯入决赛,直到最后夺冠,一路走得太过艰辛,也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那些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子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实在让人感动。其实无论结果如何,她们都值得尊敬和赞美,也值得我们学习。”

比赛结束,看着女排姑娘们流下激动的泪水,陈微说自己也感动得湿润了眼眶。此时,远在家乡的妈妈也发来微信,第一时间告知她女排获胜的消息。作为和郎平教练同时代的人,妈妈也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她叮嘱陈微:“学习女排精神!不要去想结果,不要去设计结果,努力地一分一分去争就是了!”

观看比赛时,陈微习惯时不时地刷刷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她看到网络上也满是对中国女排的喝彩声。“这群姑娘再次用行动证明了爱拼才会赢!马上要考注会了,我也要继承女排精神,永不放弃,坚持到底!”陈微说。 

“00后”江俊贤 这场比赛给我上了非常好的一课

武汉七中排球队昨日乘火车前往襄阳,参加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在列车上,16岁的江俊贤和队友围成一个个圈,端着手机用流量看女排决赛直播,遇到好球,就齐声尖叫。

排球是武汉七中的传统特色项目。江俊贤身高1.88米,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建议他参加学校排球队。他的父亲非常支持,认为练排球可以锻炼身体,也许个子还能蹿蹿。如今,他已经入队一年半。

“中国女排的比赛给我和队友上了非常好的一课。”江俊贤说,他已经参加了从全国到省市的很多比赛,但只要到比赛的关键时刻,还是不能调整好心态,想打好,却又非常害怕失误。

他回忆,曾经在参加一项全国比赛时,武汉七中对阵衡水中学。起初,比分领先,队员们都打得自信,可当对方反超后,队友们开始互相埋怨,气氛越打越差。他说,外人看来一场比赛很轻松,其实要取胜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江俊贤告诉记者,他最喜欢中国女排的朱婷,“你看她的球扣得很准,对方基本救不起来”。他说,更让他敬服的是朱婷的经历,出身农村,家庭困难,差点辍学打工,却依然坚持练球,最终一步步从省队走到国家队。“她给我的启示是,每一个球都要去全力争取。”

“参加奥运,可能对于我们太遥远了。”江俊贤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打好每一场球,未来能成为一名排球教练。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耿尕卓玛 高萌 汪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