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王超:用心教育,力求改变

2016-09-04 14:4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王超工作照

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王超工作照

王超,男,1983年5月出生,四川人,中共党员,汉族,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2006年7月参加工作,高中生物教师。从教10年来,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求索前行,在尊重学生发展、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生涯中,书写着精彩人生。2010年、2015年获得房山区“高考优秀教师”,2015年获得房山区教育系统“人民满意教师标兵”称号。2015年8月至今,王超同志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担任班主任并承担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在雪域高原为西藏的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着。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上师范那一天起,王超就认定了自己的教育情缘,他和北京、西藏更结下难舍的教师情怀。2015年的暑假,一家人还沉浸在假期的闲适中,突然接到了援藏的任务,王超马上和家人商量,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共识。后来得知援藏的时间由一年变为两年,王超犹豫了。孩子怎么办?家里怎么办?各种实际的问题,让他彻夜难眠。妻子只是温柔的看着他说:“去吧,一切有我”。于是带着满腔的热忱我登上了去西藏的飞机。

刚下飞机,严重的高原反应就给了王超一个下马威。陌生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交流的障碍,饮食的不习惯,天气的变化无常,都让王超措手不及。尤其是工作半小时就会特别困,眼睛发胀,心跳加快,上课会忘记内容,走快点就发晕,为了不耽误学生,只有反复的备课。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援藏精神激励下,王超坚持下来了。

在西藏的日子里,用心教育,力求改变与藏族孩子朝夕相处,用心记录下了点点滴滴。

刚接手高二(7)班时,王超发现班上的同学对于未来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于是结合拉萨的实际情况,召开了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并且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班上的巴桑同学立志要到北京上大学,学习金融专业,王超就帮她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找出需提高的地方,协调辅导老师。慢慢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人生理想和目标,大家一致决定把我们班取名为“逐梦轩”,将班级目标定为:“让每天叫醒你的是理想而不是闹铃”!

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课前,王超在校园里摘了几串樱花,学生问他要送给谁,王超说“送给我最爱的人”!学生起哄似的笑了。上课了,每位学生都收到了一朵小花,在惊讶之余,同学们眼里流露出的感动,当堂课上,孩子们听课状态出奇的好。一个平凡的教学设计,拉近了他和孩子们心灵上的距离。

在教学中,王超了解到扎西措姆同学生活在单亲贫困家庭,她因两只脚高低不一,一直比较自闭,见到老师就躲,和同学们也少有交流,很自卑。王超首先在学习上帮助她建立自信,辅导她功课;为了拉近她和大家的距离,王超又叫上几个同学和她一起跑步;鼓励她参加演讲、唱歌、竞赛等活动;在班级同学面前多表扬她,给她展示自己的机会。慢慢的孩子变得爱笑了,爱说了。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她自信地走在最前面,更是主动的报了长跑项目,她的自信赢得了同学们掌声,她的改变感染了很多人。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还立志要考上四川大学。

23岁的益西平措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弹得一手曼陀铃,也擅长藏歌,很有音乐天赋。但是由于过早接触社会,他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常在外面伙同一帮社会人员到处惹事。第一次被王超发现在学校抽烟,他扬言说:“要是你敢处分我,我就杀了你!”平缓过来后,王超带他到操场散步聊天,告诉他:“我也有不好习惯,抽了十年的烟,从今天开始,咱们相互监督,一起戒了坏习惯吧!”孩子倔强地一仰头说:“你戒我就戒!”较了真的他对戒烟这件事很上心,经常悄悄到教师公寓检查王超,看王超是否真的在戒烟,慢慢地他看王超的眼神由怀疑变成了信服,在互相督促下,他们完成了约定,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了解到他对音乐的热爱,王超带他去看音乐演出,并请大学同学做专业的指导,后来他多次参加校园演出,并获得了“校园歌手大赛”冠军。突然有一天孩子拉着王超的手说:“亲爸爸,那天我错了,我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看到他那真诚的眼神,王超眼睛湿润了,他真的变了,逐渐远离了不三不四的朋友,也戒了烟酒,并且立志考上音乐学院,做一个真正的乐手。这时王超真正感觉到了做为一名普通的援藏老师的自豪感。

这一年,王超经历了身体不适应、独处的孤独、饮食的不习惯,心底也时常漾起对家人的思念,然而,跟这里的孩子们融合在一起,收获了“亲爸爸”、“超哥”这样的昵称,让王超真切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快乐和幸福,体会到了雪域高原特有的质朴和厚重。为此王超主动申请继续带高三,真心地希望和孩子们一起,走过这段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光,共同实现制定的目标,一起追逐人生的梦想。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