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泽
刘润泽老师是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政治教研员,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今年59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33年。
他思想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与行为规范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能做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学科国内外的动态,不断拓宽、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理论水平,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具有代表性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在33年的教学、科研和教研生涯中,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指导教学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
科研是教研的基础,是教学的先导。在掌握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他在科研指导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抓课题、抓试点、抓教师、抓实验、抓推广。从上世纪80年代“八五”课题开始至今,连续5个五年教育规划都有科研课题,在近30年的科研中,先后参加过多项国家级、北京市课题的研究,并主持北京市和丰台区课题。其中一些课题成果具有开创性,走在全国的前面。“十五”期间,参与和主持北京市“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学人文社会学科探究教学研究》研究;《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参加了北京市课题《教研组长行动研究》;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爱水行动研究”。“十二五”期间,主持北京市课题《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研究。这两年开展了创新教学研究:互联网+“网上教研”,解决了教师停车不方便,学校调课困难,进修内容选择性不够等问题;指导跨省市、地区的“三校同上一节课”研究,其中,《北京文化》刊登在多加报纸,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果。全国首创“模拟人大”,北京十二中开展的模拟人大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受到好评,正逐步推广。指导初中史地政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市起到示范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掌握学情,有的放矢的解决教学的具体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和教学示范,形成了自己指导和培训教师风格、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的风格。如以需求带培训;以科研带教研;以创新带教改;以示范带课堂;以社会实践活动促深化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快速指导,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能得道圆满解决。
考试是一种测量评价。即便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也离不开考试评价。在十几年指导高中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指导高考复习过程中,结合丰台区特点提出 “三个把关”、“四轮教学”、“五种课型”教学方法,在政治学科高考中取得较好效果。“三个把关”即:教材关、(基础知识)热点关、(联系实际)和题型关(综合能力)。“四轮教学”即:第一轮教学,学科内综合复习,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热点专题复习,熟悉当年热点。第二轮教学,学科间的综合(三科综合),以高考综合为主,适当沟通。第三轮教学,主要是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专题练习。第四轮教学,高考前回归教材。“五种课型”即:基础知识教学课型;学科知识综合课型;学科间综合课型;热点分析课型;试题讲评课型。近十年指导丰台区政治学科的高考,成绩比较稳定地保持在全市前面。
通过导师带教、办青年培训班、应学校要求单独指导,培养一批丰台青年教师,有成为特级教师,有的成为北京市名师,有的成为北京市骨干教师,有的成为北京市、丰台区人大代表、有的成为学校的各级领导,多名教师在全国和北京市大赛中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