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第一幼儿园张博:成长在路上

2016-09-07 10: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IMG_6379

她是孩子们喜爱的张妈妈,是家长们信赖的好老师,是同事们乐于亲近的好姐妹。她才思敏捷、条理清晰、乐于学习、善于反思、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大家的帮助下、陪伴下成长着、成熟着、成功着。

脚踏实地,不断前行

她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在丰台一幼工作10年。工作第二年开始担任班长,并评为园级优秀教师;工作第三年担任年级组长;工作第七年担任保教主任。作为幼儿园首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她能够将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多次承担市区级课程观摩活动,二十余篇论文、课例在全国、市区级获奖,所带班级幼儿发展全面并深受家长赞赏。作为一名一线党员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谦虚好学、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生活中关心同事、主动帮助他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面对困难,敢于挑战

在工作中她积极、勇敢、创新:作为一名年轻的业务骨干,她主动承担份内工作,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积极探索实践、开展有效的园本培训,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深入思考课题研究路径,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反思与专业引领相结合,最终达到与教师共成长,负责研究课题《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和《纵横码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分别获得北京市课题中期评估优秀和全国课题评估优秀;合理分配、按需调整、规范继续教育管理,根据教师教学能力、教学专长安排课程,为每位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高效高质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全园近百余人的继续教育学习,李冉老师还被评为优秀继续教育学员。

在生活中她坚强、阳光、自信。宝宝还不满一岁时,她承担的课题要在广州接受中期汇报,那时孩子还没有断奶,24个小时火车上的不便给她带来的不仅是涨奶的痛苦,那次会议3天,会议的结束也是孩子断奶的开始,作为妈妈的辛苦和忍受的疼痛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但丝毫没有影响她成长的步伐。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忙碌而琐碎的,经常加班的她能够努力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幼儿园的工作上。家里的孩子由公公婆婆带着,邻居不解的问:“没怎么见过你家儿媳妇啊?”婆婆答道:“孩子妈妈忙。”“做什么工作的呀?”“在幼儿园工作。”“幼儿园老师有什么忙的,不就看孩子吗。”“那是你们不懂,看孩子可不是谁都能看的。”婆婆和公公的理解与付出让张老师能够安心工作。但是就在孩子两岁时张老师和园里老师一起到青岛参加信息技术比赛期间,婆婆得了心脏病,为了让婆婆养好身体,公公婆婆回了天津老家。这一来,家里的负担更重了,孩子没人管怎么办?老公为了支持工作,依然担起了家庭重任,她没有因为家庭困难请过一天假。每逢寒暑假,还积极响应领导号召到内蒙等地去支教。传经送宝,受到当地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困难面前勇敢的面对,保持阳光心态,快乐投入工作。

以研为乐,勇于创新

上班七年她已经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分园的负责人。在担任丰台一幼民族保教主任两年多来,在园所管理工作中有条不紊,面对忙碌而琐碎的园所事务性工作她并没有改变自己当初的想法,“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教学相长!”乐于研究的她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刻苦钻研的教科研精神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带领老师一起享受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快乐,给与老师真正的成长需求,促进民族园教师在专业水平快速提升。在民族园经常看到张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到各个班级去组织活动。作为业务领导既要跟孩子们在一起,又要跟老师们在一起,读懂每一个活动,读懂每一个教师、读懂每一个幼儿、读懂行为背后的心里需求,给孩子有效的支持,给每个老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最终让孩子受益,不论活动还是环境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正是带着这种教育理念和执着追求,她乐于钻研,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如今已成为丰台一幼教科研的领航人。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