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盲校职教部齐翼:小草和她的梦想(2)

2016-09-07 11:4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变化

校园中,一名中年妇女从老远叫住了我,我看着她和一位拿着盲杆的青年快步走近,疑惑的问:“请问您是?”旁边的青年爽朗地笑了:“老师,我是小博啊!”我仔细看看,真的是小博。

恍惚中,想起了当年......

小博,沉默寡言,上课总是趴桌子,基本不回答问题,也从来不主动和同学交流。这是我刚接这个中专一年级新班时对小博的第一印象。

“老师,我要上厕所。”课堂上,小博的声音很突兀,说完忽的站起来,摸索着朝门外走去,急切中,还绊倒了一张椅子,引起了哄堂大笑。我有点不知所措。

课后,我找小博聊天,问他:“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小博小声的说:“我喜欢听音乐。”

“我平时也挺喜欢音乐的,还喜欢看书,你呢,喜欢听评书吗?”我问。

“有时候听一听,但是我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那你对按摩感兴趣吗?”其实,我心里明白,从小博上课态度就知道,他可能对专业不感兴趣,但是,又抱着一丝希望,想找个切入点帮助他,毕竟,视障学生就业的路子太窄了。

小博沉默了,垂下了头。

“那你以后想干什么呢?”我打破了沉默。

“还没想过,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小博说。

第一次聊天就这样结束了,我望着小博单薄的背影,暗暗的想,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但是,怎么帮他呢?

我从侧面了解到,小博家庭情况一般,他从小随着奶奶长大,两年前奶奶去世,对小博打击较大,他变得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基本不主动与人交谈。

我约小博的妈妈来学校,想了解小博在家里的情况。聊天中发现,小博妈妈对其十分溺爱,回家基本不让其做任何家务事,而父亲正相反,经常动不动严厉的训斥小博。

“小博上课时经常要上厕所,不知在家里是这样吗?”我试探着问。

“小博小时候可胖了,几年前因为生病做了直肠手术,经常会想上厕所,但是又排便困难,可能是脾胃受伤了,所以现在小博不爱吃饭,人瘦了好多。”小博妈妈叹息道。

小博妈妈是一个风风火火,说话直爽的人,我暗暗想,如果能让小博妈妈在家里配合,说不定能更好的帮助小博。

我说:“小博现在体质比较弱,确实不太适合按摩,平时我鼓励他锻炼身体,他会去走几圈,您看,要不在家里,您和小博一起散步或快走,顺便锻炼小博独立行走能力,这样他体质好了,将来也能自己拿着盲杆出门,您看定个锻炼计划,循序渐进的练习,行吗?”

小博妈妈爽快的同意了,我们商量着如何帮助小博。

末了,我对小博妈妈说:“家里的氛围很重要,您和小博爸爸的教育观念一定要一致,小博现在很自卑,对未来比较茫然,您和小博爸爸一定要多鼓励帮助小博,先让他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一点点教会他,然后让他自己做,不论他做的好不好,只要他主动去做了,就不要训斥他,而要鼓励他......现在学习还不晚,我们家校合作,相信小博会有很大进步的。”

小博妈妈眼里泛出泪光,哽咽道:“老师,回去我一定做小博爸爸的工作,我们一定配合您,谢谢您了。”

之后,我经常找与小博谈心,聊天,慢慢的,小博越来越信任我。同时我也做班里其他同学的工作,让他们帮助小博。为了提高小博生活的信心,我跟他讲一些盲人朋友的故事,用身边的动人事迹激发他学习的动力,锻炼他独立行走能力,鼓励他尝试自己做菜,手把手教他练习推拿技法......我买了个读书郎给他,里面录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我悄悄告诉他是一个很关心他的人送给他的,小博很惊喜,对读书郎爱不释手。

因为小博自信心不高,我很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在课堂上,对他擅长的科目或能回答的问题,我经常让他回答,同时善于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经常表扬他;当他犯错误时,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渐渐的,取笑他的同学少了,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渐渐乐观起来。

小博的变化是明显的,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变主动了,主动练习推拿手法,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在我的课堂上,总是能见到小博举手回答问题,课间,我欣慰的看到,他爱说了,爱笑了,与班里同学关系更融洽了。

小博爱好音乐,我鼓励他选择一种乐器,坚持练习,在学校联欢晚会上,小博的二胡演奏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小博妈妈打来电话说:“老师,您不知道,现在小博在家里能帮我做家务了。”语气中有掩盖不住的高兴。

“小博现在吃饭怎么了样了?”我关心的问到。

“小博现在吃饭好多了,饭后主动拉着我去散步,感觉身体好多了。这都得谢谢您啊!”话筒中传来朗朗的笑声。

我也笑了。

......

一晃小博毕业五年了,这一次,校园偶遇,我都认不出来小博了,仔细看看,眉眼确实像,可是人长高了,变壮实了,印象中小博是一个瘦弱的男孩。“你真的是小博?现在在哪里呢?”我惊喜的问到。

小博朗声说:“老师,我现在在某某社区医院工作,一直想回来看您,但是平时工作比较忙,这不,借这次回母校参加继续教育机会来看您来了。”

我不敢相信,小博连声音都变得大声坦然,真的不是当年那个怯懦的男孩了。

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微笑:你永远不知道学生的潜力能到达哪里。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