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课堂,我却在路上 旅途可否代替家庭教育?(2)

2016-09-13 08:52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别人在课堂,我却在路上 旅途可否代替家庭教育?

女儿一进幼儿园就哭

他选择用环中国骑行陪伴女儿长大

“不想把她的童年放在一个小小的幼儿园,而是给她放在整个地球。” ——齐海亮

9月入园季,就在很多父母为孩子不肯去幼儿园而苦恼的时候,河北唐山的齐海亮带着5岁的女儿六一和一条狗还在环中国骑行。从去年9月初起,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途经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和甘肃等地,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骑行2万多公里。

其实齐海亮也曾有过送女儿进幼儿园的头痛经历。六一两岁的时候就被妈妈送进了幼儿园。然而入园一年多后,她依旧会用哭闹来表达对上幼儿园的不满。后来,齐海亮决定,不再送女儿入园,因为想陪伴女儿一起长大,“不想把她的童年放在一个小小的幼儿园,而是给她放在整个地球。”

一路骑行,女儿的表现让爸爸感到“不可思议”。齐海亮说,孩子的耐性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有个能躺的地方就能睡”。以前在家时,六一是个“小病号”,尽管妈妈照顾得非常精心,时不时给女儿增添衣物,但六一还是隔三差五、反反复复地感冒;现在在外环游一年多,走过沙漠、雨林和雪山,历经炎热、潮湿、寒冷,六一唯一的一次生病就是发了一场高烧,10个小时就退了。

其间,小六一不是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在新疆的沙漠里,天气炎热,六一动了回家的念头。齐海亮问女儿:“咱们环游中国,没坚持下来是不是很丢人?”“是,咱们必须要坚持。”六一回答。齐海亮说,女儿靠自己的毅力坚持下来环中国的旅行,这是一件非常让人自豪的事情。六一在路上磨炼出的耐心、坚持、勇敢,在齐海亮看来是种学习方法,也是会影响她一生的重要品质。“有一天等她也有小孩了,回想到我对她的父爱,这件事会影响她一辈子,而不仅仅是影响现在。”齐海亮说。

第三方视角

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即使陪他走遍全世界也无益

原启德教育集团首席发展顾问、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聊爸》主笔詹晶明对两位父亲的做法给出了更专业的建议。

请试着接纳孩子的全部

对待老金的行为,詹晶明表示“有些担心”。因为从一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以感知到,老金是不接受自己儿子的。选择与儿子在旅途,只不过是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来接纳孩子的“罢学”行为,而并不接受孩子这个真实的人。詹晶明说,不应把“厌学”两个字用在小金身上,因为没有事实证明孩子不愿意接受新知识。

詹晶明认为,这样的旅途,对于孩子来说难以是幸福的,却更容易让其在道德上有负累。“我们假想一下,有天老金对他儿子说:‘我连工作都辞了,陪你游遍世界,你怎么还这样倔强不知回头呢?’那他儿子所背负的道德的负累将会有多重?”詹晶明说。

詹老师有话说:请接纳孩子的全部吧!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即使陪他走遍了全世界也对孩子无益呀!为什么不能同意孩子读《三体》?如果是我,会跟孩子一起读《三体》、说《三体》,甚至续写《三体》。再者,如果我想让儿子读唐诗宋词,一定是我时刻都在用盎然的唐诗宋词情结,融合在孩子的《三体》故事里。

不必夸大单一素质的价值

关于齐爸爸和他的女儿,詹晶明表示,如果在旅途中,父女俩齐心协力,相互支持,让孩子密切接触大自然,强壮孩子的体质,磨练孩子的意志,无论对孩子个人还是亲子关系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詹晶明也提出,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学前准备——这包括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的班级学习,也包括集体生活能力的培养。同时,不能夸大素质教育的价值,因为学校内的教育知识架构更全面,更系统,这是再优质的家庭教育都给不了的。

詹老师有话说:齐爸爸在旅途中,或在旅途后,上学前,还是要给亲爱的宝贝补上这一课哦!不排斥现有教育环境,不逃避集体生存压力,不夸大单一素质价值,是我们家庭教育者的明智责任。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