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ng Calculator——最强数学计算器
相比一般的计算器只能进行加减乘数平方开方等简单的数字计算,《Graphing Calculator》这款手机应用可谓是专门针对数学作业诞生,除了增加方程式计算功能,还可以根据方程式绘制出相应的数学曲线图,并将生成的曲线图快速发送至邮箱,以便在电脑查阅、打印。
Shakespeare——学莎翁情诗少不了它
顾名思义,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你可以用这款软件学习莎翁的诗歌,Shakespeare 不仅收录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快速针对某句话进行查询、定位,还针对精彩内容进行了注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莎翁作品的精髓。
这大概是向莎翁致敬的另一种方式。
World Atlas——实现“掌握”世界
World Atlas 翻译成中文就是世界地图,不仅在详细程度和精确度上都远高于常用的谷歌地图,还囊括了各个国家的简单介绍,包含地理常识、政治文化、历史等内容,连全球各国的国旗图片也收录在内。
国内外这些APP是一样的吗?
尽管都是学习类APP,但这些APP的主打功能并不一样。
百词斩、作业帮、学霸君、小猿搜题等一批答题为主的解题神器,已经占据国内教育类APP的大部分江山,这些APP功能主要就是让你背、搜题、做题等等,即便有的APP有些趣味看起来也只是题海下的一丝放松空间和附属品。
反观美国,有直接帮人做作业的APP吗?似乎并没有。这些软件只是让学习更方便有趣,以激发学生思维为主,比如Writing Prompts这款针对美国初中生写作的创作软件,通过提供不同的情景元素和生动的单词来帮助学习写作,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让你背单词背句子或者是直接给你生成范文。他们的APP也不是纯粹的单向机械灌输,充满了个性化教育的元素。
这其实折射的是中国学生的答题焦虑,以及面临的巨大的题山题海困境。
APP背后的中国式焦虑
应试教育体制在中国历史横亘数千年,伴随互联网的兴起,教育产业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但不管形式怎么变,铁打的考试流水的学生,题海战术将是永远的主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并不因为APP的出现被改变,只会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在APP上,这也难怪APP们成了另一个题海,不提供做题的 APP就像是耍流氓。因为学生们真正面对的,还是怎么努力攀上这个教育体系的高处。
这是APP发挥答题功能的必要性,但是它们也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一方面,学生群体的庞大和教学资源的有限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挤在一间间教室里,超级中学、超级班级屡见不鲜,学生缺乏老师在课上或课下一对一辅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有限。而这些教学APP能提供视频老师同步讲解或者学生交流,起到了很大的辅导和补充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请家教或者参加补习班更为便捷和节省。
另一方面,无论是上课还是暑期里学生们都面临巨大的学习任务,想更快地完成任务享受假期,这种软件就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里,这类APP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共享学习资源,提供了便捷,提升了效率,而市场的庞大需求也佐证了这些设计的可靠性。
也许有的父母会担心因此会让孩子变得更懒,但是再想想,现在应试教育体系里什么歪题怪题没有,为了刷门槛让学生已经超负荷运作,而这些APP恰恰就是帮人们解决这些难题。
这些APP与学生学习成绩也没有必然联系,对于真正想在应试体制下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学习软件,即使是拍照上传直接帮学生做题的功能也不会有实质影响,这种功能为他们抹去了一部分因答题过程带来的煎熬,反而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而不爱学习的,也许有没有这些软件都无济于事。
反观美国,他们根本不需要直接帮你做题的工具。美国学生的作业更强调参与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假期也都忙着去参观度假社区活动,这个可不是你拍个照上传搜个题库就能解决了的。他们的APP也不是纯粹的单向机械灌输,还充满了个性化教育的元素。
但是我们已经被作业弄得无比焦虑,我们根本没心思去思考让作业变得有趣,而是想着怎么赶紧把它们解决掉。再说,既然是拍个照就能解决的东西,又拿什么去培养真正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