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担任公职
当时想当公务员是一种情怀 但公职收入低难以维持生计
华商报:此前的公职身份是什么?
陆步轩: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
华商报:当初你开肉店能挣不少钱,但你却想要一份公职。愿望实现了,13年后为何又不想要这份公职了?
陆步轩:不是13年,应该是12周年。那时候,想当公务员应该说是一种情怀。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国家统招统分,而且是名校,应该有不错的归宿;但我运气不佳,以致沦落到街头卖猪肉。公职比肉摊的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而且受人尊重。
可是,真正上班之后,我的工资开始只有1000元,年收入万把元,这与我开肉店的收入相差甚远。2010年之后,肉店交给别人经营,没有了肉店的收入,仅靠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一家的生计还是有些困难。情怀实现了,但作为一个基层公职人员,收入低,工作辛苦,12年只休过三次公休假,忙的时候,周六周日都得加班。区志办虽然也算文化部门,但基层工作琐碎,整天陷在文字工作里,枯燥乏味,缺少提升,在学术上也不会有什么造诣。
2010年,我为屠夫学校编写教材,压根儿找不着参考资料,几乎全凭自己依照经验摸索、调查、探究。撰写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一般专家教授多从生猪的养殖、繁育、防疫上阐释,可能是“君子远庖厨”的原因,对猪肉销售环节的关注度不够,更谈不上实践经验;而杀猪卖肉的,实践经验丰富,但缺少探究、分析、总结、表述的能力。我综合二者长处,操刀卖肉十余年,接触过的猪成千上万,实践经验可谓丰富;受过几年高等教育,文字表述不会太差;又是个一根筋的人,遇事喜欢较真,再假以时日钻研探究,有可能成为猪肉营销方面的专家。
谈未来发展
钱已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做成一件事 混日子是不行的
华商报:你认可“北大猪肉佬”这个称呼么?
陆步轩:当然认可啦!我算是跟北大碰上瓷了,可谓“一次碰瓷,终身受益。”
华商报:你觉得自己身价多少?
陆步轩:(笑)我哪能谈上什么身价呢!前景是看好的。
华商报:2013年你回母校演讲时,说自己卖肉给北大丢脸了,现在你还这么认为么?
陆步轩:北大作为中国重要的学府,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是出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企业家的地方,而我却是个卖猪肉的,的确给北大丢脸了。现在,我已过知天命之年,要想成为其他方面的专家是绝无可能的。所以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希望有朝一日真正成为猪肉方面的专家,也就无憾了。
华商报:你现在已经算是成功人士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寄语?
陆步轩:我离成功还差得远着呢!是徒有虚名。其实,到了我这个年龄,钱已不是很重要了,关键是要做成一件事,给后人留下来,混日子是不行的。至于给大学生的寄语,现在我还没资格,等以后吧!
华商报:现在走辞职这一步,你觉得社会舆论会怎样评价你?
陆步轩:社会进入多元化时代,评价当然是多元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支持也有反对,有批评也有表扬,这我能理解,也不在乎。
我在原单位继续干下去,一眼可以看清10年、20年以后的情况,不会太差,也不会太好,缺少奋斗的动力,实在没啥意思。过去我是匠,卖猪肉的匠人,现在我想成为家,一个猪肉方面的专家。万一不成功也不后悔,毕竟奋斗过,将来也不留遗憾。我信奉“不求卓越,但求不悔”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