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说法
幼儿园:公益活动不够商业活动来凑
“我们也想多为小朋友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小颜老师表示,虽然幼儿园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组织各种活动,但规模不大,“毕竟搞一次高规格的活动,开销还是很大。”小颜老师表示,他们所在的幼儿园还是很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每年来找我们合作的主办方非常多,我们都是挑选过的,那些明显圈钱的,实力不够的都推掉了。”至于为什么幼儿园参与的大多是商业性的社会活动,小颜老师表示,公益活动的数量频次已经有些不够用了,“如果有这种活动,我们肯定更愿意参加。”
主办方:鱼龙混杂生存压力大
作为主创人员,李先生曾组织过多次少儿类的活动,“我们又不是搞慈善,收费本身没有问题。”在李先生看来,收钱本身也是为了能让活动更加有品质,“我们以前开展的各种幼儿活动,都是这个思路,甚至有时候收益是靠赞助商,报名费不收也是有的。”李先生表示,随着这一类的活动越来越多,他已经很少主办此类活动了,“应该说是更谨慎了。很多主办方确实是为了赚钱,不注重实际的品质,一窝蜂地搞,市场都搞差了!虽然父母愿意为小孩花钱,但现在的父母都很聪明了。”
家长观点
和欢妈有相同遭遇的家长还不少,几乎所有稍具规模的私立幼儿园的家长都遇见过,遭遇的频率各不相同,普遍来讲超过一学期一次。这种现象在公立幼儿园中则少了许多。
观点A
不靠谱不参与
蒋先生的小孩儿正上大班,也一直在学校里学跳舞,“我从来不让她参加这种活动。”蒋先生表示,他的女儿在某私立幼儿园读大班,幼儿园确实时不时组织这种活动。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为了收钱,能在多大程度上锻炼到小孩,他一直持保留态度,“其实收钱也是次要的,真能锻炼到小朋友,也不会因为收钱而拒绝。毕竟以后念小学了,这些唱歌跳舞的技能都是靠得住的,但很难说这些能对学习产生多少积极作用,参加多了说不定还把心性搞散了,留下后患。我门参加跳舞学习,主要是觉得小孩不爱动,让她多运动一下。”
观点B
锻炼孩子多多益善
“这种课外实践活动就该多多益善嘛!”冯女士的女儿小A今年刚上小学,此前小A上的是成都某著名公立幼儿园,“幼儿园上了差不多4年时间,从来没机会走出去!”冯女士表示,之前考虑到公立幼儿园更可靠,但现在想来多少有点后悔,“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小孩能在各种舞台上接受锻炼,心理就很不平衡,小A最多就只能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登台,但那种氛围差太多了。”至于像欢妈和蒋先生对圈钱的质疑,冯女士表示,“都不是傻子,组办方纯圈钱大家也不会参与吧?毕竟没人逼着你给钱啊!”(天府早报记者谭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