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种的玉米。”“这是我种的花生。”“这是我种的红薯。”10月26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举办了首届丰收节暨农事与学校教育研讨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张广斌,北京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特级教师朱尔澄,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杨联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2016-10-27 17:19 千龙网
“这是我种的玉米。”“这是我种的花生。”“这是我种的红薯。”10月26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举办了首届丰收节暨农事与学校教育研讨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张广斌,北京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特级教师朱尔澄,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杨联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更新时间:2016-10-27 17:19
据校长刘晓华介绍,学校自2015年3月由民大附中接管后,认真研究农耕文化,利用地域资源,积极探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农耕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农课程。近一年来,通过确立育人目标,创建学农基地;通过引导教师探究农事综合实践课程,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让学生学会种植九种农作物。通过开启一年的农事活动,引导师生畅想播种的希望,分享劳动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据悉,本届丰收节旨在展示学生学农劳动实践成果,探究农事综合实践课程和学科实践课程,分享“共美教育”成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张广斌在看到师生收获的玉米、花生等各种农作物后,还了解了学校开发的《农事实践基地常种植物简介》校本教材,他说,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准确,回归教育本质,依据国家教育政策,依托当地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学校育人课程资源,挖掘育人功能,做法值得肯定。
刘晓华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学生远离农事。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学校专门开垦了学农基地,让学生在9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年种植一种植物,从播种到丰收,使其亲身体验农事,学会珍惜。刘晓华说:“创立劳动实践课程,让孩子们经历整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收获等劳动过程,感受农事的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通过劳动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开始学会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民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举办首届丰收节
责任编辑:闫莉青(QL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