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苹中(1986-1996年)
改革开放 蓄势待发
1986年,改革开放初始,苹中在刘志光校长的带领下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学校内部体制试点工作。即将教职工的基本工资15%拿出来与学校校办厂的创收部分相结合,作为教职工的结构工资。这项改革在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中逐步展开,层层推进并被教育局最为典型向全区推广。
88年6月,第一届教代会文件
1995年,劳技课上,学生学修理自行车。
1987年8月,于美云同志任苹中校长。苹中成为第一批北京市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于美云、王明鉴同志带领全体干部协调关系、顶住压力、克服困难,通过了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纲要。将全校教职工数量从160人精简至130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教职工收入,改革初见成效。随后又着手进行:恢复职称评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训骨干教师三项新举措,培养出一批教学上的带头人。
九十年代校园的清晨,学生在来到学校的老师礼貌问候。
杨尔庸校长主持行政会。
区优秀数学教师唐守默老师与获区数学竞赛的优秀学生合影。
1993年杨尔庸同志担任苹中校长,李鸿池同志任书记。苹中由完全中学过渡到纯高中学校。学校领导一手抓领导干部建设,培养了如:刘国庆(现石景山区副区长)、王兰芳(曾任石景山区教委主任)等一批年轻干部,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二抓教师队伍建设,从东北师大等名校招来16名大学生,壮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993年 苹中在教育局首建了教研中心,功能定位于:督导—评价—反馈。在目标管理机制下,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