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在中小学"走红" 路会不会"走歪"?(2)

2016-11-09 08:1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创客教育在中小学

创客比赛形成产业链条

随着创客教育的普及,各类创客类比赛也开始越来越多。201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专门开辟了创客教育为主题的讲座;2015年北京市教委主办了首届北京市中小学创客秀活动;各类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比赛中更是单独开辟“创客挑战”环节。

各类比赛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平台,不过记者发现,有些比赛中,在奋力比拼的孩子当中同样也会出现一些科技公司的身影。一位从事校外创客培训的人士告诉记者,科技公司出现在创客比赛现场并不是偶然的,这背后其实是有千丝万缕的利益纠缠。举例来说,在由某学会牵头组织创客比赛时,有的科技公司就会主动申请,只要缴纳几百块钱摊位费,就能在比赛现场摆摊设位,为自己打上个鲜活广告;还有的公司会以主办方的身份参与到比赛中来,这类公司在向家长推介自己课程时,就可以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带给家长们“在我这儿上课的孩子更容易拿奖”的错觉。“家长们都愿意孩子们能够多多得奖。所以,只要是创客比赛,现在就很有市场。”该人士表示。

而在六十五中科技教师李岩看来,奖项的比拼则是创客教育“功利化”的又一表现。“现在的比赛不再单纯只是孩子们的创意展示,而只是为了多拿奖。”而为了让作品能在比赛中多拿奖,创客比赛比的就不只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老师和校外科技单位外援的水平,“我也不是不相信孩子们的能力,但是有的小学生拿出像智能手臂那么复杂的作品,确实也让人怀疑。”李岩说,比赛奖项颁给这样的作品,对于在创客教育中以培养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多元化表现为主的学校来说,在积极性上是一种打击,“我们的孩子们有时候参加完比赛也会很受挫。”

师资理念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师资匮乏也是不少学校在进行创客教育时面临的困境之一。一位从事多年科技教育的一线教师表示,不少教师学过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但是缺少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据了解,创客教育在传入中国之初,其理念在于强调“做中学”,其主旨是在教育活动中融入创客的精神和内涵,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学习者培养成为有创客精神的人。它通常以STEAM活动为载体,即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艺术/人文(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它强调学生在项目和问题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地解决真实问题。

“除了技能之外,主要还是理念的认同,创客教育不一定非得做出什么作品,更不是什么精英教育,而应该是一种普及化的兴趣的引导。”一位从事多年科技教育的教师认为,热衷于追逐比赛和奖项的创客教育,显然背离了这一初衷。(记者 牛伟坤)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