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的枯井谁来管? 悲剧何时才不会重演?

2016-11-17 08:12 央视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吃人”的枯井谁来管? 悲剧何时才不会重演?

11月10日晚11点多,河北保定蠡县男孩聪聪被困在井底107个小时之后,救援人员在40多米深的井底发现了他。但不幸的是,聪聪被发现时已停止了呼吸,医务人员确认其死亡。

在我国农村还有多少个枯井没有人管,到底谁来管这样的枯井?这样一个农村的安全隐患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够引发足够的关注?枯井“吃人”的悲剧何时才不会重演?

枯井覆盖物被人挪走 多数枯井无人看管

这个直径三十厘米的漆黑井口,犹如一张大嘴,吞噬了男孩聪聪。虽然投入了500多人,160多台挖掘机,107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却无法再现聪聪纯真的笑脸。

“这口枯井多年没有使用,井里面杂物非常多,”保定蓝天救援队队长庞治表示,救援人员到井下时,没有看到孩子的任何迹象,直至将最后一面井壁拆除后,挖掘井下的泥底才找到孩子。

枯井从何而来?根据蠡县县委发布的情况通报称:聪聪坠落的枯井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中孟尝村几家村民合资而建,成为枯井后曾在井口放置有覆盖物,但不知何时被人挪走。

有河北媒体调查显示,当地农村枯井很多,但并没有具体部门统计数量。在河北几乎每个村都有废弃的枯井,除多数填埋外,未填埋的枯井大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枯井变陷阱,根子在没人管。”有媒体这样评论。

就在聪聪被找到的当晚,蠡县政府表示,将会对全县类似枯井进行排查,避免发生此类悲剧。

打井“赚补贴” 井越打越深

央视记者调查时发现,农村的很多枯井是没有遮盖的,它们全部裸露在田间地头。这么多的枯井裸露在外面,到底应该由谁来管?这个问题到底应该从哪开始解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教授接受了央视采访时指出了问题的根源。

主持人:为什么田间地头会有这么多的枯井?它们是从哪来的,谁打的?

郑风田:一开始,我们国家的打井,尤其是缺水的华北地区,都是农民自己打。后来为了改善中低产田,政府给不少补贴,所以井越打越深。尤其华北,因为整个土地呈现漏斗状,需求超过供给,比如打了一口井深50米,可能用两三年,井就没水了,只能越打越深。

另外村里边原来井比较浅,后来有了补贴,打一口更深的井,原来的浅井可能就没水了,这些没水的井就变成枯井。

郑风田指出,各级政府会负责涉农补贴,但因为改善中低产田的需要,尤其是华北地区,中央政府也会给不少。华北基本上地表水很少,打井就是为了让农田从没有水灌溉,变成有水灌溉,井也越打越深。

“最近一些地方,村里面打的几个井基本上没用。没用的原因可能是没有配套措施:井必须要有电,如果没有电,井打得好好的就废弃了。”郑风田表示,有的井刚打了几年,基本上一直没用,这样的事不少。

郑风田称,打井的费用很高,会有专项补贴。如果要打口一二百米深的井,应该需要很高的费用。井打得越深,补贴也会越高。

主持人:这变成了一个利益的问题。打井有钱,填井有没有钱?

郑风田: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关注。有补贴去打井,但并没有补贴去填回废弃的井。在填井过程中需要的水泥、石子、土壤、机动车运输等,都要不少费用。如果让农民在用完井之后去承担这一部分费用,没有人愿意。一般井废了之后,就扔在那,不会有人管。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