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校园暴力还需哪些招儿?(2)

2016-11-17 08:14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教育关注:终结校园暴力还需哪些招儿?

学校应树立大安全管理观

《意见》提出,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斯辉指出,学校要制定完整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设置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之类的专门机构,也应配置专职人员,形成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同时,还要有专门的工具配置、设施建设,使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能够及时预警、及时预防、及时处置。

《意见》提出,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程斯辉指出,当下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临时抱佛脚”等现象。他建议,树立学校大安全管理观,把保证学校安全视为“头等大事”,同时坚持全过程掌控:事前抓预防,事中抓坚持,事后抓处置。

重视家长、社区以及社会力量

《意见》提出,引导广大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说:“家长要从源头上防治孩子欺凌暴力行为的养成。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不少施暴学生就来自于暴力家庭。因此,家长首先要树立对欺凌暴力的正确认知,掌握合理的应对方法,成为孩子合格的榜样。”

《意见》提出,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公安、司法、媒体等各方面沟通协作机制。

程斯辉说,要重视家长、社区以及社会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参与平安校园建设。要将学校安全管理置于国家、社会以及社区安全管理的大体系进行谋划、开展工作,使学校安全管理赢得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又为社会、社区安全作出贡献,形成学校安全与社区、社会安全之间的良性循环。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姚建龙也认为,保护未成年学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非学校一家之责。“只有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各相关部门与主体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才能有效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这一世界难题,而这也正是《意见》的‘良苦用心’与核心内容。”(记者 晋浩天)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