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责任心?
幼儿园委屈:我们不是医生
在记者采访中,杨杨母亲开始坚称,自己绝对是写的3.5毫升。孩子奶奶也表示,她在登记表上写的是3.5毫升。随后,记者将字条和登记表的照片拿给朱女士和孩子的奶奶辨认后,她们承认是她们写错了。不过,朱女士表示,即使自己写错了,老师们也缺乏基本常识和责任心。孩子父亲阳先生也称,“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服用35毫升,他们为什么不给家长打电话核实”。
对此,张小帆觉得有些委屈:学校的老师不是专业医生,不可能对药物剂量做到非常熟悉。况且,也是按照家长纸条上的要求在操作。
安州区教育局的调查情况通报中称,杨杨母亲接孩子放学时,老师还问了是不是35毫升,朱女士先确认,但迟疑之后又说“好像是3.5ml,我忘了,有莫得啥影响?”蒋阿姨说:“我也不太清楚,你赶快找医生问下。”杨杨母亲说“我马上带她到医院去看下”。
观点交锋
幼儿园,该不该帮忙喂药?
虽然事情真相大白,但幼儿园表示,已经打算着手做一些操作上的调整,以免再出现类似情况。当地教育部门则表示,为了稳妥起见,打算让家长到幼儿园喂药。那么,幼儿园帮忙喂药,其他幼儿园怎么操作的呢?家长们又是什么意见呢?
教育部门:拟让家长到幼儿园喂药
该幼儿园园长张小帆表示,服药情况登记表从两年前就已经实行,目的就是避免老师给孩子喂错药。16日下午,幼儿园已经给全园老师开会,要求老师告知所有孩子家长,以后孩子生病,需要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时,必须要出具医生的处方和证明。
安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幼儿园是没有义务给孩子喂药的,而且,老师也不是专业的医生和护士。那么,如何来保证老师不给孩子喂错药呢?当地教育局表示值得思考讨论。首先,孩子生病,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可以考虑让孩子在家休息,因为幼儿园孩子多,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次,“我们拟让生病孩子的家长,不要再带药到幼儿园,或者在给孩子喂药的时间段,自己到幼儿园给孩子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