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为命的父亲离世 7岁女孩问民警:爸爸去哪儿了?(2)

2016-11-23 08:08 成都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相依为命的父亲离世 7岁女孩问民警:爸爸去哪儿了?

他们的爱

送去捐款和物资 众人默契守护谎言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都陆续看望过小萍,但没人去戳破“爸爸去治病了”这个善意的谎言。

20日上午,村支书李连强带小萍到医院体检身体。小萍忍不住问:“李爷爷,我爸爸还要好久才回来哦?”“他在医院治病,还有10天就回来了。”小萍听后有些高兴,她向李连强伸出一根小指头,“那还有9天就要回来了。”看着小萍的眼睛,李连强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最近几天,不少爱心人士通过网络听说小萍的事情后,陆续前往村里看望小萍,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除了送去爱心捐款和物资,没有人在这个小姑娘面前提起关于“爸爸”的事情。村妇女主任李永群每当看到陌生爱心人士进村,都特别谨慎并一一叮嘱,她怕有人会不小心说漏嘴,给小萍的心理上带来伤害。

22日,江南街道办事处书记宋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村委会专门给爱心人士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不接受任何人和任何形式的当面会见、捐赠等。

幺爸卢开润和妻子已经商量好,他们接下来将负责照管小萍,不会让人领养,“这是三哥的血脉,哪怕我们再辛苦,也会把她抚养大”。他也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将真相告诉小萍,“她这么小,怕她接受不了。”但谎言,终究会被戳穿。江南街道办事处书记宋波说:“我们会选择在一个合适的时候,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告诉她真相,因为她终究要面对。”但这个时间具体是多久,他也不知道。

/ 心理专家 /

善意谎言有一定作用 告知真相要选择时机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陈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一般来说,7岁的小孩对于“死亡”已经有一种概念了,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众人的谎言,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缓冲期,这种善意确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长时间的隐瞒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小萍有一天自己撞破了真相,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反而对这个社会失去安全感。

陈华建议,在心理缓冲期之后,就应该逐步告诉孩子真相。不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哪怕小萍大哭一场,也是痛苦的一种释放,这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但这个过程中,负责陪伴的监护人要特别注意方式,比如语言上对小萍给予安抚和引导,并给她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猜你喜欢